返回列表 发帖

排队7小时仅为看10分钟电影 中国人足以感动世界

排队7小时仅为看10分钟电影 中国人足以感动世界 中国经济网

  排队七八个小时,只是为了看一场来自异邦的十几分钟的电影,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而且,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直被诟病没有排队习惯的中国人身上,足以感动世界。

你们管你们排,我先歇会儿

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渐渐成为现实

  随着天气升温,上海世博园的客流也不断攀升。开园两个月,总计有2100余万人次涌入世博园,这个数字已经逼近上一届爱知世博会6个月间2250万人次的参观者总数。

  那么,2100万人次走出世博园后,带走了什么? 除了目不暇接的“西洋景”和造型奇形怪状的美妙场馆,几乎所有人至少都对两个词印象深刻:“排队”、“低碳”。

  中国人对世博的热情不仅让外方参展方吃惊,就连国人自己也颇为意外。尽管对世博的客流之众早有耳闻,游客的热情却不见消减。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排队七八个小时,不为果腹或任何物质欲望,只是为了看一场来自异邦的十几分钟的电影,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而且,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直被诟病没有排队习惯的中国人身上,试问,这还不足以感动世界吗?

  不妨对比一下两个多月前世博试运行时的场景:入园拥挤无序,入馆挤碎了玻璃,饮水池堆满垃圾,餐厅人满为患 网上以及外媒的负面评价不少。而那时最大客流量不过30万左右,现在的最高客流则已超过55万。尽管还有乱扔垃圾现象,还有困乏的游客席地而睡,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但是,井然的秩序、周到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志愿者的耐心,都开始一一落实。而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明显提升,插队行为已成“过街老鼠”。

  还有一个醒目的词是“低碳”。园区的一切都在诠释这两个字。游客坐的运营车是新能源的,许多场馆的建筑、设计和展示都奔着“节能”,就连赴上海观世博的旅行方式,都会有人根据“碳排放”高低,帮你设计“绿色出行”计划 不管走到哪儿,“低碳”两个字都会顽强地冒出来,提醒你这届世博会的主旨。

  这两个词,一个代表国民文明素养,一个象征城市发展理念。如果,在2000万和以后更多的观博者中,能将这样的意念牢牢地印在心坎,这届世博就算没白办。也让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6000多万客流,助推了日本战后的起飞。看来,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上海世博会办得很辛苦,不说在市中心艰难地完成腾笼换鸟,硬是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捧出精彩园区的“双赢”,也不说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神速,单说开园后面对每天涌入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巨大压力,这个城市就在殚精竭虑中收获了管理水准与协调能力的大幅提升。还有4个月,世博还将为上海、为中国带来什么?

  过去,我们会说,世博让上海沿江地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让上海城市交通发生脱胎换骨之变;现在,我们有理由说,世博这面镜子,还让上海、让中国看到更多的不足,让国人看到了在国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脱胎换骨的必要,而这些,才是世博即将留给中国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1

评分人数

老幼病残孕最好都别去了
7# jjwxc
看样逛世博一两天是不够,排队可以提个便携座,听乐,看影,打游戏。。。
箩卜白菜各有所爱,觉得值就值
7# jjwxc
看样逛世博一两天是不够,排队可以提个便携座,听乐,看影,打游戏。。。
箩卜白菜各有所爱,觉得值就值
我觉得还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花7个小时排队,然后只能看10分钟?参观者能体谅,组织者也要考虑怎么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这种情况不抱怨都难,离满意就更远了。
说句实在话,如果让我花7个小时排队,然后看10分钟,我是不愿意的。
排队绝对比走路累。还是有插队的而且是集体的,我就亲眼见过,最让人佩服的是在指责声中还能面不改色的集体翻越的护栏。不过大部分人还都是遵守的
人太多  体力不好的都坚持不下来呀
最高记录已经超过日流量一百万了。
看了以后很感动,感动于国人素质的提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