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心情物语] 由愛生恨:10個去臺灣讀研的理由和10個不去臺灣讀研的理由 ----转载

本帖最后由 alchemy 于 2014-11-21 10:09 编辑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e3ae34b0102v7lt.html

鑑於“蘋果日報”對本文斷章取義的報導【南部學校是野雞大學? 陸生建議別去】,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在此首先對該報的行為表示遺憾。另重申,本文無意引起任何冒犯,僅為面向大陸學子提供個人在台學習經歷,供他們參考,並與其他國家的留學政策相比較,以幫助提供更多信息讓他們做出適合他們情況的選擇。------------by kong183a

2014年11月12日厦大毕业女生台湾读博士 在宿舍用塑料袋套头自杀
對同胞的死感到惋惜,在台讀碩士博士,無獎學金,不能打工,家屬不能陪讀……,這些爛政策,讓學業壓力已經巨大的學習生活平添了許多壓力和煩惱。       (2014.11.15新增)

10個去臺灣讀研的理由和10個不去臺灣讀研的理由
(作者:臺灣,由愛到怨)
寫於2014.11.06深夜出差途中

聲明1:本文純屬杜撰,請勿對號入座。因本文而影響讀者的決策,作者本人概不負責。任何媒體均可對本文自由轉載,但不得斷章取義和擅自修改其中的內容(修改錯別字和病句除外),並不得用於商業用途,因轉載而引起的相關責任由轉載者承擔。

聲明2:時代在變,政策在變,人也在變,切勿僅僅依據本文去制定未來的決策,本文寫於2014年11月,僅僅代表本人過去的經驗,不代表整個社會全貌。請同時也多參考其他人的經驗,以求得盡可能客觀的印象。

聲明3:還是要感謝在台灣的留學。平均而言,個人觀察,台灣人擁有更高的公德意識,更深的仁愛精神,更積極的公共事務參與覺悟。但僅就陸生政策而言,則有失公允。不過,磨難也是一種經歷,正因為陸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讓我開始尋找著背後的原因,思考了很多過去從不關心或心存偏見的議題;也正因為是近距離觀察了台灣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的氛圍,和台灣社會中依然尖銳存在的各種矛盾,讓我開始尋求社會進步的本質動力。也終於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另外台灣的多元聲音,只要有足夠的理性,就能找到真知灼見,而不被亂哄哄的“自由言論”所誤導和模糊。這都要感謝這幾年的留學經歷。還有,也要建議大陸之青年,當有廣博之胸懷,用包容之心去對待台灣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兩岸都走過,便覺得包容、理解與尊重乃是化解一切心結之良藥。

離開臺灣有些時候了,終於有時間給自己這兩年留學經歷做個總結,因本人是在臺讀研究所,因此本文重點提供給要讀研的人做參考,至於想讀大學部的,那就把本文當作散文看看就好了,勿當真。

臺灣開放大陸學生修讀大學和研究所已經好幾年了,對來臺讀書的大陸學子而言,心情是五味雜陳,越來越多的陸生隨著在臺時間越來越來越長,對臺灣的印象就越來越失落,就像某位陸生畢業時的感嘆“臺灣,終究不是第二個家。”

那麼什麼原因讓諸多大陸優秀學子跨過海峽來到臺灣讀書呢,臺灣到底有哪些優勢可以令到陸生不選擇歐美日,而來到臺灣呢,以下10個理由必然能打動大陸學子的心,但莫急著做決定,請務必看完後10個不去臺灣讀研的理由以後,再做決定。

1)、臺灣是一個有著濃濃人情味的社會。路上遇到困難,很多人都願意積極的提供幫助,商業信譽也相對較佳,去臺灣旅行,幾乎很少碰到漫天叫價,欺客宰客的現象。
2)、臺灣自由的言論。沒有遮罩的網絡世界暢通無阻,什麼資訊都可以看到,什麼言論都可以大膽講出,當然,因言語而侵害別人的權益,一樣面臨法律問題。
3)、快捷的政府行政服務。去臺灣的陸生,會把考取汽車駕照和機車駕照也當作必修課,因為,實在是太便宜,而且,過程很快捷。辦理出入境手續也相當快捷、方便。
4)、豐富的研究資源。
5)、校園內外豐富的文化生活。
6)、國際化的視野。臺灣雖是小島,但正因為小,同時加之上世紀80年代以後的經濟騰飛,台商到全球做生意,年輕人到全球留學、旅遊,讓臺灣很早就融入到全球化的產業協作中,因此,很多研究都是與國際同步,特別是機電、生科、資安、能源等等。雖然,臺灣大學整體排名算不上世界前列,但優勢領域內的研究確實是世界一流的。
7)、臺灣的風景。之前流行一句話“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臺灣最美的,還是風景,當然,對比大陸的名山大川,一般陸客團去的常規線路沒什麼特別的吸引。但對陸生就不同,他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去體驗這個小島的細膩以及險峻的那些景緻。臺灣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嶼,居然包容了各種景緻,從海平面的景觀一直上升到海拔近4000米的山頂,這種景緻的巨大反差,是很讓人興奮的。所以,去臺灣臺灣留學,就可以仔細體會這種景緻下的獨到的美感。
8)、臺灣的公民社會。這也是臺灣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雖然歐美日的民主比臺灣更悠久,但臺灣催生出來的公民社會的氛圍卻更勝一籌。這也許和臺灣目前仍在民主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有關,有太多議題和太多矛盾需要在前進的過程中去一一破解。因此臺灣超級活躍的公民組織、社會組織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讓陸生可以去仔細體會,以產生更多的思考。
9)、臺灣的小吃和水果。
10)、低廉的花銷。

也許,這些就足以讓一個人心動,去臺灣揮灑青春。如果是做交換生,我個人也非常建議去臺灣交換個一年半載,絕對是精神和生活的盛宴,這種體會,可以遠超去西方國家的交換。可是,如果來做學位生,如果要在這個島嶼上生活幾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接下來講講不建議去臺灣讀研究生學位的10個理由,特別是,不建議去臺灣讀博士,我個人原計劃是準備在臺灣碩博連讀,但讀完碩士以後,果斷決定離開臺灣,先工作,將來再去歐美等地進修。

1)、臺灣大學的實力。首先,必須清楚瞭解,目前向大陸開放來臺讀碩博士的同學,都畢業於大陸的211和985以及少數其他類別中的頂級高校。那麼,就是說,準備來臺再進修的人的基本學術素養都不錯,而且,家境還過得去,至少有幾十萬RMB的閒錢保證在臺幾年的生活。這批人的期望可不是大陸普通學子的平均期望,他們往往會有更高的要求。而且,這些大陸第一梯隊的高校,無論是學術資源還是硬體水準,都不差,所以,來到臺灣以後,除了臺灣本身那些優勢產業包括機電、微電子、生科、綠建築、醫學、能源等,其他很多專業的軟硬體水準會讓大陸學生失望到吐血的。

2)、“三限六不”的恥辱。如果來這裡讀研究所,很快,就會對上邊10個理由的東西習慣,進而麻木。隨之而來的是很多現實問題。首當其衝的一個問題就是“三限六不”,據說現在健保案已經通過,下一步要修兩岸關係條例,給陸生居留身份。但來的太遲了,很多陸生已經對臺灣失去了僅存的一息好感,甚至對臺灣產生了怨恨,因而更加堅定了一個中國的信念。不過,也許,中央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就是要通過各種管道堅定一個中國的理想,也說不定。好了言歸正傳,“三限六不”是每一個陸生來之前就清楚的政策,簡單來講,就是“限制采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采認醫學和關係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最後決定去臺灣的陸生,特別是我們這些最早的幾屆陸生,因為是首批吃螃蟹的人,沒有什麼前人的經驗可借鑒,來之前已經瞭解了這個政策,就願賭服輸。可是真正來了以後,才發現這個政策真正的殺傷力並不在政策本身,而是在於它是一項極具歧視性的政策。原來,這個“三限六不”是專門針對陸生特別打造的政策,還真是照顧陸生啊。在臺灣,還有很多外籍生(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去的留學生)和僑生(海外華人),他們完全不受“三限六不”的限制,他們有健保,有比例高達80~90%的學生可以獲得各種管道的政府和學校的獎學金,可以在外打工,有居留身份,家人可以陪讀等等,也就是說,和歐美日等很多國家的留學生政策一樣,外籍生和僑生獲得的是充分的權益保障和十足的人權尊重。臺灣給這些外籍生和僑生的是遠遠高過陸生的權益。所以,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被騙了,被侮辱了。憑什麼陸生要花最貴的學費,卻享受最低一等的待遇。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尊嚴和人權的問題,在臺灣這個標榜人權和民主的地方,居然會有如此荒唐之政策出臺。因此,留學之感受,便受到很大影響。

3)、獎學金問題。受上述政策限制,陸生無法拿到政府列支的獎學金,僅能靠學校自己籌資或動用陸生自身的學費發放獎學金。想想看,很多學校,特別是私大都指望從陸生那裡賺錢,從而扭轉他們生源不足的問題,怎麼還可能給陸生發放高額獎學金。對碩士而言,沒有獎學金到無所謂,因為全世界的大學對碩士階段的學生提供的獎學金比例都很少,但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也少的可憐,這就非常說不過去了。運氣好的話,可以給導師做RA的錢,但RA的錢還要導師私下裏偷偷給,這種偷偷摸摸的感覺非常不好,明明就是自己名正言順的權益,為什麼要被剝奪。而且,獎學金比例和金額少得可憐,同時因為還不能打工,不能做TA,所以博士基本上不可能有其他經濟來源,這不是要活活逼死來讀博士的人嗎?!這也是我為什麼斷然放棄在臺灣進一步進修的原因。而且強烈建議不要去南部的學校,我的一個校友去了南部某知名國大,他們對陸生的政策比我們學校還要糟糕,碩士獎學金比例低到不足1/10,博士獎學金比例低於1/2,而且每個月發放的金額也遠低於北部的有些大學。而外籍生就有高達80~90%的碩博士比例可以獲得獎學金,而且金額是陸生的2~3倍。並且,南部很多所學校也並沒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改善陸生的政策,其實從這些細節上,基本可以看出,南部的學校對陸生的態度要差很多。我的那個校友有次在qq上向我吐槽說:“不要看表面上那些臺灣老師和同學嘻嘻哈哈的熱情,他們對陸生的偏見和歧視,很難在短期內消除,很多場合下都是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更糟糕的是有些老師明知道課堂上有陸生坐在那裡,還故意說一些讓陸生難堪的話語,挑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足見“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明明就是在諷刺臺灣。比起其他國家和區域而言,臺灣南部受政策限制和學校自身態度的原因,的確對優秀陸生產生不了太多吸引,最後去南部高校的,除非是因為學校的專業的確是排名全臺第一,否則,基本上都是第二志願以後的人。也就說,最優秀的人,都去了北部。”的確,北部的情況,相對就好一些,幾個國大相對比較用心的去爭取企業捐款,在學校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補償“三限六不”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也只能是杯水車薪,並未從根本上扭轉政策的負面效應。而且,即便是在北部的學校,陸生的獎學金比例和金額依然比外籍生少很多。

4)、身份問題。臺灣為陸生特別創造了一個“停留”身份,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文字遊戲,讓陸生不能和其他留學生一樣拿到“居留”身份,因為“居留”身份在很多臺灣其他法律裡面都被賦予了很多權益。因此,陸生就生生地被壓低一等。沒有居留身份有哪些影響呢。首當其衝的是,不能有健保,不過我個人到不關心這個,不向外國人和留學生提供政策性健保,只提供商業醫療保險也是很多國家的做法,所以這一點還不算太過分,真正引起大家不滿的是與公平有關。所有外籍生和僑生都已經有居留身份,而且獲得健保,為什麼陸生沒有,難道台商在大陸賺的錢,比在其他留學生國家裡賺的錢少嗎。其次是,沒有居留身份,就不能獲取多次出入境許可,每次出入境都要辦理簽注,而其他留學生是可以在居留證有效期內無限次多次往返。對於家就在海峽對岸的我,這著實非常不方便,因為我幾乎每個月都要回家一趟。再次,也是讓我放棄在臺灣讀博的重要原因,因為“停留”身份不能家屬陪讀。我原計劃是,今年碩士畢業就回家結婚,然後帶老婆去臺灣陪讀,將來在臺灣生小孩,然後在我未來讀博士期間,小孩可以在臺灣上幼稚園。我們也不要需要臺灣的身份,也不用臺灣的健保,所有的費用都可以自費,我們只是希望有讓我們這個小家庭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機會,然而在這個“停留”身份下,這一切都無法達成。在目前政策下,如果我選擇在臺灣讀博,老婆以及將來可能有的小孩子每學期就只有一次機會去臺灣住一個月。僅此而已。而全球各個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攜配偶和子女陪讀。唯獨臺灣不給陸生這個基本人權。所以,我也斷然向臺灣說再見,而且,以後再也不想去到那裡了。

5)、夾心的臺灣教授。我所在的北部某國大,本領域內研究水準在臺灣NO1.,理論上,應該沒有什麼不滿意的了吧。可是研究歸研究,上課歸上課。碩士階段還是要修很多課程的,研究所的很多教授都是真正的全球通,在世界各地拿到各種高級學位,然後再回到臺灣,但是,這些教授中的很多人只帶回了西方大學上課的形式,卻沒有把西方教授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帶回來。很多教授的課程,純粹就是折騰學生,每次課丟一堆外文paper讓學生翻譯,然後做簡報,一個學期下來,教授自己沒講幾節,學生做簡報做到要吐。還有,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很多教授丟給學生的外文paper,根本就不系統,教授對學生簡報的評價,也敷衍了事。我可能不了解一個教授到底多有料,但他們上課的責任心卻可以直接感受到。所以,基本上碩士階段,就已經把系所裡好教授的課程都上遍了,剩下那些爛教授的課程,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想在讀博士的過程中再看到他們。所以,這也是我放棄在臺灣繼續讀博的另一個原因。當然,好教授還是有,只是,比例真的不高。包括有些外籍教授也一樣,好的很好,爛的也是超級爛,學術也爛,人品更爛。

6)、無厘頭的研究所生涯。每個學校的每個研究所都有研究生的管理規則,規則上清楚寫明,研究生要達成什麼樣的條件就可以畢業,但事實上,除了滿足這些規則以外,看導師的臉色是另外一個重要條件。碩士還好,基本上2-3年導師都可以放走畢業,可是博士,就很操,我所在的所,博士最短的是4年畢業,可明明規則上有寫是3年就可以畢業,聽說很多導師就直接告訴自己的學生,以前人沒有3年畢業過,今後也不要想著3年畢業,還有導師對學生說,要想3年畢業,必須多寫2篇paper發表。大陸和歐美很多高校是要求博士盡量3年畢業,否則每延長一年,才要求多一篇paper的。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導師給高額獎學金,留研究生多做幾年。但我們所的情況不是這樣。我們所的博士,基本上都是5-8年畢業,還有很多8年沒畢業的,就自動被取消資格。導師也並非提供高額獎學金養著這些博士,而很多老師純粹就是剝削學生,壓學生出paper,好讓這些老師能升等。所以,大學怎麼變成了不講規則和法治的地方,導師想怎麼剝削研究生,就可以怎麼剝削。運氣好的,遇到好教授,給明確的題目,可以快點畢業。運氣不好的,就徒耗生命了。要知道,陸生不可以兼職,不可以打工,沒人陪讀,所以,畢不了業怎麼辦,只能幹瞪眼,耗在這裡。文科的,還可以先回大陸一邊工作,一邊寫paper。理工和機電、生科之類的,就慘了,離開了學校的實驗室,paper的數據都不知道哪裡來。所以,這種極端不確定的未來,和及其不受尊重的地位,讓我斷然放棄繼續進修的念頭。

7)、臺灣的大學在大陸的認可度。很多讀研究所的陸生,都希望畢業後去科研和教育領域工作,但因為臺灣大學剛剛開放陸生就讀,很多臺灣頂級的國大和私大,在大陸根本就沒人聽說過,所以,找工作是非常之尷尬的,以我自己的經歷,我的幾份簡歷投出去之後,很多HR打電話過來問的就是怎麼臺灣也有個XX大學,是大陸XX大學的分校嗎,怎麼從來沒聽說過?言語間,好像懷疑我的學歷是來自於野雞大學一樣。不過,有電話打來,就有機會解釋。但更多的簡歷是沒有任何回應。整體而言,在大陸,無論是學術機構,還是企業,目前對臺灣的大學均比較陌生,當然,福建一帶和臺企的狀況會好一些,但像江浙和京津區域那些頂級高校雲集的地方,很多企業的不了解,也來自於一種不屑瞭解的情緒。的確,周圍就有很多頂級大學的畢業生源源不斷的供應,為什麼還要費勁去調查一個小島上的大學。所以,準備來臺就讀的學子們,要為今後的發展做長遠考慮。也許,未來,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加,大陸會對臺灣的這些大學多一些瞭解吧。

8)、有很多狹隘的臺灣人。我見過的臺灣同學和老師很少有當著陸生的面表達出一些不友好的態度,像之前提到的南部某國大教授課上明知有陸生坐在下面,還發布對大陸的片面說辭的情況,在我所上的課程中是從來沒碰到過,這也許是我的專業與政治很難扯上半點關係的原因吧。另外,也許南部是深綠陣營,南部臺灣人本身就懷有深深的偏見。但,在FB上的情況就大為不同了,我的同學甚至同研究室的人,他們也在轉發詆毀大陸的文章,也在用一些羞辱性的詞語發表對大陸人的看法,反映出他們狹隘的心胸和虛偽的性格。而且,很多積極投身公民運動的臺灣人,居然也會把大陸人標籤化,整體的給予詆毀,這也極大地損害了臺灣公民社會的形象和素質。很多教授和同學都遊歷世界,但唯獨不了解近在咫尺的大陸。當和我用馬甲ID和這些同學在FB上爭論關於陸生的平等權益的時候,他們爆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爽就別來啊,臺灣不歡迎大陸人!”。而且,這樣說的人不在少數,就是那些天天見面,客氣相對的同學,背地裡的態度就是這樣,認為大陸學生過來侵佔的他們的權益。他們甚至完全不知道陸生是全額自費,而且是按最高標準支付學雜費,陸生少的可憐的獎學金沒有半毛錢是來自於政府的公幣,陸生目前的商業保險完全不佔用他們享受的全民健保。他們也不曉得大陸對臺生的政策是優於其他外籍生的政策,可是臺灣給陸生的政策是低於外籍生政策。可他們的偏見就讓他們認定,陸生花了他們納稅人的錢,政府給陸生提供獎學金是對臺灣學生的不公平做法,陸生不納稅,確白白享受他們健保,徒耗人民的稅金。他們甚至不願意花時間去瞭解真相,去聆聽別人的解釋,總而言之,他們感覺不爽,他們就可以亂放炮,因為這是他們的言論自由。當然,我的心胸也不比臺灣人寬廣,一次又一次聽到“不爽就別來啊,臺灣不歡迎大陸人!”的措辭,讓我對臺灣甚至產生了恨意。不過,我要特別說明,不是所有的臺灣人都如此狹隘。也有在FB上論戰的臺灣人,表現出了驚人的冷靜和理智,言語從不冒犯,卻又明瞭事理,的確讓人尊敬。可古語道“一粒老鼠屎臭了一鍋湯”,這些不算少數的狹隘的臺灣人,會把臺灣帶入歧途。而且,“不爽就別來啊,臺灣不歡迎大陸人!”,我也記住了,這不,我現在就在寫讓大家不要去臺灣留學的文章嗎,我不想讓別人再受到像我們這批陸生一樣的遭遇。

9)、真假民主,真假人權。扯上政治,話題就變得複雜了,本來談論政治也不是我等理科生的專長,但幾年的臺灣生活。讓我看清了臺灣民主的和人權的實質。以我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發生的一件事情為例吧,淡江大學學生會長選舉今晚終於揭曉,陸生候選人終於落選。表面上看,落選沒什麼,因為有贏就有輸,競選過程,本來就是一個願賭服輸的過程。但淡江大學此次學生會選舉,因為有陸生做候選人,所以歷史上第一次把候選人所在國家的國旗放到公告上,給候選人標籤化,而且競選過程中,各種違規,各種假動作層出不窮。真真的驗證了“狹隘的臺灣人”的樣貌。這就是21世紀臺灣的年輕人的心胸,那他們的長輩呢,那些成長於非民主時期的長輩們的心胸又能好到哪裡?那由這些年輕人和他們的長輩共同組成的臺灣社會的整體心胸呢,也必然是懷有很大成分的狹隘。就像對陸生“三限六不”政策的出臺,其實真真切切就是民意的表現。所以,不要覺得臺灣對大陸不好只是政府行為,臺灣人民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對大陸人持有偏見,無法接受大陸經濟崛起的現實,進而對大陸人民進行失去理性的抵制和詆毀,而且,經常把個別陸客的不文明現象誇大為所有大陸人的標籤。表面上看這是民主,可是,持有偏見的民主不能算真正的民主,不尊重他人基本權益的民主的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如果真要對比兩岸人民的素養,只能說兩岸好人都一樣,但壞人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先不說有些在大陸的台商、臺幹幹過的那些無恥勾當,單就我在臺灣生活這兩年,在街面上和新聞裡看到的臺灣爛人一樣多如牛毛。在這樣一種狹隘的社會基礎上,形成的民主和人權也是狹隘的。不過,我現在是越來越高興看到臺灣人表現出狹隘了,因為我知道,臺灣人只要還持有深深的狹隘和偏見,他們被大陸遠遠甩在後面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了。

10)、也談“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陸生來臺著實是不合時宜的,在臺灣還未能給到陸生公平的地位時,大陸就開放陸生赴臺,實際上是害了這批學生。臺灣的民主不是健康的民主,官商勾結,洗劫百姓,加之民眾的偏見和非理性,“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怎麼聽來都像是深深的諷刺。臺灣學生對陸生的優越感,現在就剩下能自由的上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了,可是,說實話,作為牆內牆外都看過的我,並不覺得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因為,所有的資訊,其實牆內一樣可看到。牆內不計其數的論壇每日流通的資訊不比牆外的少。還有一點臺灣學生覺得有優越感,就是他們認為臺灣是民主社會,大陸是獨裁社會。其實他們又錯了。大陸不是獨裁社會,大陸的政府網羅了社會上的頂級精英,真真正正是一個精英主導的代議制民主體制(註1)。我原本對大陸的政體也是持負面觀點,但這兩年,對比了臺灣民主的亂像和臺灣社會改良的低效率,我突然發現,大陸的政體原來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精英民主政體。如果能進一步恪守法治精神,消除政府腐敗,這個政體的巨大潛力就將得到充分的釋放。幸運的是,前兩天的18大四中全會強調了依法治國的精神。讓大陸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總而言之,台灣沒有大陸人想像的那麼好,大陸也沒有台灣人想像的那麼差。兩岸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臺灣人請要好自為之,歷史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若不能在短期內擴展心胸,增進理性,做到真正的公平、民主與人權尊重,臺灣就無法躋身於發達文明的行列。若不能快速進步,那就只剩沉淪了。


以上就是10個去臺灣讀研的理由和10個不去臺灣讀研的理由
拍謝啦,寫了這麼長,耽誤讀者的時間了,見諒。

<全文完>

2014.11.13新增(這部分不是重點,有異議的讀者可以忽略)
註1:關於大陸代議民主制度做一些補充說明:大陸的政治制度設計已經在上世紀建國的時候基本完成,但後來沒有很好的去完全落實。究其原因是和民主配套的另一個重要社會工具“法治”的欠缺。中國近代史幾百年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法治和契約精神一直比較欠缺,導致很多民眾心中並無嚴格的守法和守信的意識。從這些民眾中成長起來的官員也是一樣,缺少法治和契約意識。這些官員就根據自己的利益(包含私人經濟利益和仕途利益)去濫用法律,把法律當作排除異己的工具。當自己的利益集團違法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曲解法條以詭辯,當阻礙自己利益的人或集團違法時(甚至是強加之違法),便嚴令執行。因此,把政府的惡性和人民對立開來是一種誤導。因為這種品性就存在於人民當中,只是官員身上的這種品性造成的危害更大。所以,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原來法定的民主制度也無法有效的執行。但問題的解決,絕不是再按照發達國家的制度照貓畫虎來一套新體制。法治和契約精神成長不起來,什麼制度都會走樣。而中國現在到了民智不斷覺醒的地步了,這歸因於30年改革開放,社會普遍盛行的商業行為,讓大家慢慢熟悉了規則。同時,原來由國家大一統的資源已經被眾多利益主體持有,這些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若不想鬧得魚死網破,就必然要坐下來談談規則,這就是法治精神的開始。所以,所謂的政治制度改革本身是一個偽命題,真正要改的,不是政治制度本身,而是配套的法治環境。而良好的法治環境的建設,就需要具有法治和契約精神的人去實行。新生代中國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具備了法治和契約精神,那麼未來,中國的民主制度,也終於要交出真實的答卷了。(這裡要感謝在台灣兩年的生活,來之前是對大陸整體的一味反對,和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憧憬,可是這兩年,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惡補了很多歷史和政治的課程,才發現,中國問題的根源原來不在民主而在法治,這也才明白中國近兩年法治環境變革的重大意義。這是我的一家之言,供讀者參考)。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講的非常好,去不去研讀理由跟我的認知差不多。

補充一個在台灣研究生都會知道的,可以唸碩士,但千萬不要簽博士,理由如文章可窺見。

還有就是補充一個在台灣自己本身的案例,我堂姊考到台灣南部國立嘉義大學求學時,剛開始就連同其他台灣北部的學生,被她的老師叫到辦公室,直接告知就是不要你們這些台北來的,威脅要當掉,讓你念不下去之類的話,形成對學生極大的心理壓力,還真的有人後來休學了。
本帖最后由 wwwer 于 2014-11-21 06:58 编辑

博士畢業問題 教授曰:3年準點畢業是給天才用的,paper點數達高標,我也不敢留你
至於獎學金 天阿 好高大上 工科系好像都是共產制 就國科會 建教合作都匯去教授另立的帳戶
每月 碩士領一個人餓不死 博士生領拖家帶口餓不死的錢
還有 好教授跟普通教授資源差很多
所以通常確定考上 本校生就瘋搶 之後再給外校生 至於陸生 可以想像阿
好吧,我蛮奇怪真的有大陆学生跑去台湾读研的。。。
出去读研,第一肯定是学校专业水平够高,第二就是当地环境够好。反正我是认同这两点的。
嗯,台湾的研究水平。。。。肯定不如欧美吧。再怎么说国际化,也比不上欧美吧。
回复 3# wwwer


    没错啊 怎么会有人想去台湾读研啊....新加坡是亚洲国家里面比较有价值读研究所的...其它的..去台湾读还不如在大陆读呢。。。
文章寫的觀點是對的 可是心態大概擺錯了
要找民主 自由 熱情啥的 大學找找巴 研究所別夢了
那就是教授找資源 學生做牛馬的地方
教授那麼忙 怎麼可能大量閱讀paper
(要看也是最新的不同方向paper,可能是你未來學弟妹的研究)
每個理拜安排學生1~2篇paper
碩士問問5w2h 博士就要問這篇讓你找到啥方向了

好教授都把學生當品牌經營 品質不過關留你三年不是問題
至於學生 除了同樣文憑外
有的 北 中 南 建教合作 研討會 暑假還有國外大學合作機會(有野心的找門道,沒野心的看熱鬧)
有的 從這實驗室出來了 不用認人就知專業跟英文一定很棒
有的 兩年在實驗室發霉長蘑菇
这简直是花钱找罪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