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的来源是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条,当时的在参照佛经的基础上,通过更多想象,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轩辕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他是作为降魔的神仙下凡,寄托的人们对于海晏河清的美好向往。
古代的自然危害力量很强大,人们希望的是有神明可以降服那些危害人类生活生产的存在,于是哪吒应运而生。
现在大家吃饱了没事儿干,就开始考据这考据那,以被害者身份发表意见啊……
说到底,我是人类哎,干嘛要考虑异类-----还是那种独占海洋资源、能够分分钟发大水淹死我家、或者干脆以人为食物的异类们的心情啊╮(╯▽╰)╭
================
封神之战是阐教和截教的教派之争。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实在太大,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而相对于阐教,截教则有“截断”之意。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这是道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在文学中的反映。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也包括阐教中的少数人如云中子等),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