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3:50 编辑

2011040221731625.jpg

2011040221738087.jpg

 植物名称:红海兰

  学名:Rhizophora stylosa Griff.

  别名::鸡爪榄(广东),厚皮(海南)

  科属:红树科,红树属

  红海兰为乔木或灌木,基部有很发达的支柱根。叶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6.5-11厘米,宽3-4(-5.5)厘米,顶端凸尖或钝短尖,基部阔楔形,中脉和叶柄均绿色;叶柄粗壮,长2-3厘米;托叶长4-6厘米。总花梗从当年生的叶腋长出,与叶柄等长或稍长,有花2至多朵;花具短梗,基部有合生的小苞片;花萼裂片淡黄色,长9-12毫米,宽3-5毫米;花瓣比萼短,边缘被白色长毛;雄蕊8,4枚瓣上着生,4枚萼上着生;子房上部半球形,下部为花盘包围,长1.5毫米,花柱丝状,长4-6毫米,柱头不明显的2裂。成熟的果实倒梨形,平滑,顶端收窄,长2.5-3厘米,直径1.8-2.5厘米;胚轴圆柱形,长30-40厘米。花果期秋冬季。

!

谢谢分亨!长见识了,都很漂亮!只见过小部份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27 编辑

2011040223740469.jpg


2011040223753841.jpg


 植物名称:喜花草


  别名:可爱花、爱春花、蓝花仔

  拉丁学名:Eranthemum pulchellum Andrews

  科属:爵床科,喜花草属

  分布区域:中国、印度等

  国内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栽培

  国外分布:分布于印度及热带喜马拉雅地区

  主要性状:花淡蓝或白色,花期冬季

  习性特点: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荫,不耐寒

  形态特征
  灌木,高可达2米,枝4棱形,无毛或近无毛。叶对生,具叶柄,长1-3厘米;叶片通常卵形,有时椭圆形,长9-20厘米,宽4-8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并下延,两面无毛或近无毛,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齿,侧脉每边8-10条,连同中肋在叶两面凸起,背面明显。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3-10厘米,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大,叶状,白绿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具绿色羽状脉,无缘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短于花萼;花萼白色,长6-8毫米;花冠蓝色或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约3厘米,外被微柔毛,冠檐裂片5,通常倒卵形,近相等,长约7毫米;雄蕊2枚,稍外露。蒴果长1-1.6厘米,有种子4粒。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27 编辑

2011040925508003.jpg


植物名称:勒仔树

  学名:Mimosa sepiaria Benth.

  英名:Simucronate Mimosa

  科属:羞草科,含羞草属

  产地:荔枝林周围有栽培。

  分布:香港、广西。原产热带美洲。

  用途:绿篱。

  勒仔树有刺,多枝、直立灌木,高约2-4米。小枝柔弱回折成“之”字形,有明显皮孔。叶互生,为二回羽状复叶,硬革质。花两性,头状花序腋生。花小,多而密集,黄色,极香。荚果膨胀成近圆筒状,花期10月为含含羞草科含羞草属 。

  灌木,高2-4米;枝具刺,刺长可达1-2厘米。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8对,每羽片具小叶10-20对,小叶片线状长椭圆形。头状花序腋生,直径1.5厘米,常多个簇生。荚果圆柱形,长3-7厘米,直径8-15毫米。种子多数,黑色。常为二回羽状复叶。许多澳大利亚种及太平洋种的叶小或缺;叶柄扁平,代行叶片的生理功能;叶柄可垂直排列,基部有棘或尖刺。花小,通常芳香,聚生成球形或圆筒形的簇;花多为黄色,偶为白色;雄蕊多数,使花朵外形呈绒毛状。荚果扁平或圆柱形,种子间常缢缩。

  勒仔树适宜在年降水量大于650毫米地区种植。建植后非常抗旱,由于根系能够深入到土壤深层,因此抗旱能力非常强。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26 编辑

2011041046086089.jpg

2011041032275735.jpg

2011041032185079.jpg

2011041032209893.jpg

2011041032237361.jpg



植物名称:黄杨

  别称:山黄杨、千年矮、小叶黄杨、百日红、万年青、豆板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

  科属:黄杨科,黄杨属

  分布区域:安徽、广西、四川、江西、浙江、贵州、甘肃、江苏、广东等地

  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

  该属尚有 雀舌黄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珍珠黄杨,常绿、灌木,叶形,有光泽。以上两种树姿优美,均为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生态特性
  1.耐阴喜光,在一般 室内外条件下均可保持生长良好。长期荫蔽环境中,叶片虽可保持翠绿,但易导致枝条徒长或变弱。

  2.喜湿润,可耐连续一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但忌长时间积水。

  3.耐旱,只要地表 土壤或盆土不至完全干透,无异常表现。

  4.耐热耐寒,可经受夏日暴晒和耐摄氏零下20左右度的严寒,但 夏季高温潮湿时应多通风透光。

  5.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 盆栽亦可以蛭石、泥炭或土壤配合使用,耐碱性较强。

  6.分蘖性极强,耐修剪,易成型。

  7.秋季 光照充分并进入休眠状态后,叶片可转为红色。

  8.可四季换盆或移栽,夏季或新芽萌发时移栽应注意遮阴并防止盆土过湿,否则易导致原有叶片脱叶。

  形态特性
  黄杨为常绿乔木,高达8~10米, 叶革质,正面呈深绿色,背面为浅绿色,在严寒的冬天叶色碧绿,无落叶现象。该树叶有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6厘米,宽4~5厘米,叶缘呈浅波状,叶柄长1厘米左右。花浅黄色,直径为0.1~1厘米,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1~2厘米,果嫩时呈浅绿色,向阳面为褐红色,种子近圆球形,11月份成熟,成熟时果皮自动开裂,橙红色追赶种皮的种子暴露出来,满树红果绿叶,远看近观,颇有情趣,景色怡人。

  栽培管理
  黄杨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壤土、褐土地都能种植,但最好是含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地。整地时要求地型平整。结合深翻,加施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左右。施基肥时应注意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深施在栽植穴内。栽植时间在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栽植幼苗以春季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两三天为宜。黄杨树露地栽植一般株行距:0.5×1.5或0.4×1.2米,每亩栽植约1000~1500株。随着树龄的增长,以后可以隔株起苗。北海道黄杨树营养钵苗可以穴植或沟植。栽苗前根据计划的行株距打线定点,按点挖穴或是按栽植的行距开沟,开沟深度应大于苗根深度,约为40公分深。栽植前应深施基肥,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土拌均,施入穴底。栽植时将苗木去掉营养钵,按株距排列沟中,使根系接触土壤,填土踩实。覆土后踩实时,不可将土球踩碎,应踩在土球与树穴空隙处。覆土深度以比原有土印略深,以免灌水后土壤下沉而露出根系,影响成活。

  栽后管理
  (1)、浇水浇水是保证栽苗成活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北方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如果供水不足,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栽苗后可每隔4至6行在行间用土培起垄,以利灌水。要求栽苗后24小时内灌第一次水,隔3至5天灌第二次水,再隔5至7天灌第三次水,灌完三水之后,可根据天气和苗木情况再决定是否灌水。水量不可过大或过小,水量过大,土壤变软,苗木容易倒伏;水量过小,影响成活。栽植苗经灌水或较多的降雨后,苗木易倒伏、倾斜或露根,如发生此类现象,应立即扶直、培土、踩实,否则由于苗木正在发芽生长,几天之内苗干就会变弯。扶苗时,可先将苗根附近的土挖开,将苗木扶正,找直行间和株间方向,然后还土踏实。栽苗后经连续三次灌溉,苗床土下陷且出现坑洼时,应及时进行平整、填土。也可结合中耕将地面耧平,以使苗木受水量一致,防止旱涝不均。黄杨树比较喜水,在浇水上应掌握“宁湿勿干”的原则。在幼苗时期,根系较浅,对水分敏感,一般以保持表层土壤湿润为度,应少量多次的灌溉。在苗木速生时期,生长迅速,需水量大,应大水灌溉,使之有湿有干,浇足灌透。但在生长后期,为防止苗木徒长,促进木质化,则应停止灌溉。一般在夏未就应开始控制浇水。灌溉时间:每次浇水的时间,最好在早晨和傍晚,不要在气温最高的中午进行。

  (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中耕和除草是两个概念,但可以结合进行。一般中耕除草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在土壤湿润时将草连根拔掉,松土效果也好。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于空气当中,不仅土壤极易干燥,而且易生 杂草,此期间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利于促使苗木根系发育。一般苗根附近应稍浅耕,株行间可适当加深,通常3至5厘米。雨季中耕,促进气体交换和气态水的蒸发,可以防止苗木沥涝。北方地区一般春季干旱,秋季杂草已停止生长,这两个时期应以中耕为主,夏季则以除草为主。杂草的速生期是在雨季前后,这一时期要加强除草,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对多年生杂草必须将其地下部全部挖出,否则,将越来越难清除。

  (3)、追肥追肥可及时补充苗木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提高质量。北海道黄杨树在幼苗期需要的磷比较多,而生长旺季需要氮比较多,到秋季停止生长时期则需较多的钾。在苗木栽植后,可叶面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宜在阴天或早、晚空气湿润时进行。一般每月叶面喷施三至四次磷酸二氢钾即可。新移植的北海道黄杨树苗木,应抓紧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浓度不能太大,以免灼伤新根。在苗木速生期,应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数,每月不少于一次,追施氮肥可用尿素,分干施和湿施两种方法。干施可撒施和沟施,撒施是将化肥均匀撒施到苗间土上,施后浅锄1~2次加以覆土;沟施是在苗木行间开沟,一般距苗根15~20cm处,把化肥施入沟内,然后覆土。沟施时要注意开沟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苗木对肥料的吸收。湿施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浇洒在苗床上或行间,最好在施后再灌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应在春夏进行,最后一次施氮肥不能迟过“立秋”。以防苗木徒长,降低北海道黄杨树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份一定要停施氮肥,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促进北海道黄杨树苗木的木质化和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4)、整形和修剪北海道黄杨树本身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其萌芽力强,成枝力相对较弱,通过适当的整形修剪可培养出理想的主干、丰满的侧枝,使树体圆满、匀称、紧凑、牢固。北海道黄杨树在修剪上既适宜冬剪也适宜夏剪。一般整形修剪多放在夏秋树木生长季进行。随着整形修剪,剪下的枝条可以进行扦插繁育。整形一般是对幼树而言,而修剪是对大树(或大苗)而言。苗期的整形修剪对以后的树体、树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北海道黄杨树小苗一般都具有明显的主杆,侧枝大多生在树体的中下部。在整形修剪时一般不采用截干,保留主干,保持顶梢的生长势,为使以后树体生长能够通直高大。对幼树基部的侧枝则可整个短截;或做轻短截,只保留少量芽即可。北海道黄杨树作为观赏树形,以尖塔形、圆锥形较多。一般情况下对成树的修剪只是剪除自干茎萌生的徒长枝及竞争枝,避免形成双头双干现象。如果出现多头现象,影响树冠的高度发展,应及早找出主枝或替代主枝,培养高生长的优势,同时使侧枝分布均匀。一般在培养骨架枝时下部只露出30~40cm树干,上面再让各主枝均匀分布;也可根据需要留高树干,具体视以后应用情况而定。(5)、苗木保护幼苗时期,苗木组织幼嫩,加之栽种时间不长,植株根系不很发达,扎根不深,此时苗木抗逆性不强。苗期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在生产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栽培技术,促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性,为苗木创造出不利于灾害性因子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这样才能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苗木的病虫害防治
  北海道黄杨树抗 病虫害能力强,不易受病虫害的危害。但由于园林苗圃属于集约栽培经营,栽植密度大,树木品种多,其它树种的害虫易传布蔓延,如红蜘蛛、夏季干旱时节的蚜虫,如有发现,打一些常规农药即可。针对北海道黄杨树的主要虫害是黄杨尺蠖和天牛。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主要发生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防治方法:幼虫为害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防治药剂有: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5000倍液。天牛主要是褐天牛,主要是以幼虫蛀食主干或主枝,危害时期主要是高温干旱季节。防治方法:增强树势,天牛是次生害虫,主要危害弱势树体,在高温干旱季节注意抗旱,保持树势旺盛。闷热夜晚或中午人工捕杀成虫。毒杀幼虫,用注射器将40%乐果乳剂5至10倍液注入虫道。

  防除幼苗期的霜冻危害
  早春或晚秋,在幼苗尚未木质化时,组织幼嫩,含水较多,因气温短时间降低到0℃以下时,苗木幼嫩部分细胞受冻脱水而受到危害。在栽培技术措施上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栽种地时,幼苗不宜栽在寒流容易汇集的林间、狭谷和低洼地段;适期栽种幼苗,露地栽种幼苗不宜在入秋后过晚的时节进行;在苗木生长后期,停止施放氮肥,少灌水或不灌水,以便控制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根据天气预报,通过熏烟措施,点燃半干不湿的柴草使烟雾弥漫地面,防止霜冻。一般情况下,北海道黄杨树幼苗的抗霜冻力极强,生产中只要稍加注意即可。 苗木越冬防护

  北海道黄杨树抗寒力强,成株大树在-23.9℃的 低温下还能保持绿色不落叶。但对于生产单位,在其幼苗期适当的冬季防护工作是有必要的,做好冬季防护可以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为来年开春时苗木的迅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空气干燥,如果对幼苗不加保护,北海道黄杨树自身的抗寒性虽强,植株不会死亡,但其在秋季生长的“秋梢”由于木质化程度不高,会出现梢条,影响苗木生长高度;且来年春季苗木恢复生长较缓慢,不利于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成苗。入冬后土地封冻之前,给苗木灌足冻水后,开始进行支架薄膜覆盖法防护。在苗木行的两头和中间每隔5~6米打一木桩,木桩高度高于苗高20cm左右即可,在木桩上牵拉一根铁丝或其它较结实的绳线。用塑料薄膜给每行幼苗搭起一座小“帐蓬”,塑料薄膜两侧和两端均用土埋实,不透风。直至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稳定时。支架塑料薄膜覆盖法具有推迟土壤结冻期,提前解冻期,处长生长期的作用。同时因小棚内无风,湿度大,幼苗不会出现生理干旱。来年打开塑料薄膜后幼苗能迅速生长。用此法对苗木冬季防护后,苗木生长量比不做防护的要大一倍之多。

  盆景制作

  取材
  用 播种或扦插繁殖的苗木,培养数年可移植上盆加工。亦可从山野选取老桩,掘起后,修剪过长根系及繁密枝条,先露地养坯1~2年,再上盆加工。

  上盆
  ①选盆:黄杨常年油绿,宜用紫砂陶盆,盆色以 紫色或浅黄为好。盆形则根据造型形式而定。悬崖式宜用深千筒盆,斜于式或曲干式则用椭圆形或长方形盆。

  ②用土:盆景用土以熟化田园土或 腐叶土掺拌适当垄糠灰为培养土,宜肥沃疏松,以通气透水性好的壤土为佳。老桩上盆宜带宿土。

  ③栽种:黄杨较耐寒,可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栽时要修剪过长过密根系,切勿使根窝曲在盆中。刚栽种的黄杨宜放在半阴处。

  造型
  黄杨萌发性强,在造型前,可将主干截头,让截面四周或下方萌发新技,再按 艺术造型的要求,攀扎枝干,在春季用棕丝攀扎为好。亦可粗扎细剪,制成云片状或馒头状,或加工成自然树形。主干则顺其自然之势,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若将黄杨桩景点缀秀石,则成“黄杨俯”。黄杨很耐修剪,萌发力强,为保持优美树型,必须经常加工整形。

  养护管理
  (1)浇水:黄杨喜湿润,盆景需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也不可积水。夏季高温期,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

  (2)施肥:在生长期5~8月,施2~3欢腐熟稀薄的 饼肥水即可,冬季施1次基肥,用沤熟厩肥或干饼肥屑均可。

  (3)修剪:生长期随时剪去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黄杨萌发较快,一般在发新梢后,将先端1~2节剪去,可防止徒长。黄杨结果后,要及时摘去,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树势生长。

  (4)翻盆:一般2~3年进行一次,时间以春季萌发前为好。结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过长过密根系,换去1/2旧土,塞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利根系发育。

  (5)病虫害防治:黄杨主要虫害有 介壳虫和黄杨尺螃,介壳虫可用人工刷洗杀之,或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黄杨尺嫂用80%敌百虫可狙性粉剂喷杀,或用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喷杀。主要病有煤污病,会引起落叶现象,防治关键是清除介壳虫,并经常喷叶面水,冲洗灰尘,使之生长良好。

  观赏
  黄杨盆景树姿优美,叶小如豆瓣,质厚而有光泽,四季常青,可终年观赏。杨派黄 木雕欣赏杨盆景,枝叶经剪扎加工,成“云片状”,平薄如削,再点缀山石,雅美如画。黄杨春季嫩叶初发,满树嫩绿,十分悦目。古人咏黄杨诗,飓尺黄杨树,婆要枝千重,叶深圃翡翠,据古踞虬龙。描绘了黄杨风姿,是家庭培养盆景的优良材料。

  黄杨木在古典 家具中有着很微妙也很特殊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黄杨木作品多为工艺品摆件,基本上没有家具成品,在古典家具的使用中多用来点缀。记得有一次在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有一位先生在看到黄杨木镶嵌的紫檀九龙闹海插屏时对黄杨如玉的质地赞不绝口,连说如果做成大件家具就好了。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怎么见不到黄杨木的大件家具呢?那么黄杨又是什么样的木材呢? 

  其实,在我国黄杨木的生长范围较广,我国东南沿海、西南、 台湾都有广泛的分布,其枝叶繁茂,不花不实,四季常青。在热带、温带均为较常见的常绿植物。黄杨木雕作为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的时间也并不是很短了,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最早是元代的遗物,比如现存北京故宫的黄杨木雕圆雕人物“李铁拐”,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作品,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因为生长缓慢,黄杨的 木质极其细腻,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但仍因黄杨生长缓慢,难有大料,多用来与高档红木搭配镶嵌或加工成极其精细的雕刻作品,未见有大件作品,也正因为如此,黄杨雕刻作品常被初识者误以为是象牙制作。可以说黄杨木做成大件家具极难,如果出现,定是珍品。 

  黄杨木的香气很轻,很淡,雅致而不俗艳,是那种完全可以用 清香来形容的味道,并且可以驱蚊,另外,黄杨木还有杀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在黄杨木生长地的山民,就有采黄杨叶用做止血药和放置黄杨树枝来驱蚊蝇的习惯。 

  欣赏黄杨木的艺术作品最应用心,细细把玩,总有所得。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24 编辑

2011041033500219.jpg

2011041033491079.jpg


2011041046086089.jpg


植物名称:小叶黄杨

  别称:瓜子黄杨

  拉丁学名:Buxus sinica

  科属:黄杨科,黄杨属

  小叶黄杨(学名: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 ssp. sinica var. parvifolia M. Cheng)是大戟目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主要产地为中国安徽、浙江、江西和湖北。树姿优美,为绿篱布景的重要树种,也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形态特征
  小叶黄杨为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0.5-1 米,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有短柔毛。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没有花瓣,有香气。葫果卵圆形。叶薄革质,阔椭圆形或阔卵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叶面无光或光亮,侧脉明显凸出;表面有柔毛,背面无毛,9-10月成熟。叶子是先端园或者是有先端有小刺。

  生长习性
  中性,耐寒性弱,抗污染,地喜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在上海栽培冬天叶易受冻变红,华北地区南部尚可栽种。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稍耐湿,忌积水。耐修剪,抗烟尘及有害气体。浅根性树种,生长慢,寿命长。

  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均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越夏;北方宜盆栽,置室内防寒越冬。移栽在春季芽萌动前进行,成活率最高。先整地施足基肥,小苗移栽可沾泥浆,大苗移栽需带土球。小叶黄杨栽培容易,但生长缓慢,要经常浇水,施肥,促进生长。盆栽宜用森林土或塘泥,施钙镁磷肥,干粪等做基肥,以后每年对叶面喷施氮肥水数次,盆土保持湿润。地植可用一般表土,施腐熟禽畜粪等做基肥,种后可任其自然生长。

  繁殖技术

  播种扦插
  小叶黄杨用扦插繁殖可随时进行,但以夏季采用当年生长的嫩枝条作插穗成活率高。用砂质土壤作扦插基质,把插穗基部削平,斜插入插床中,以利于透气、透光。扦完后,插床上要搭棚遮荫,防止太阳光直晒,经常喷水保持湿润即可。当年扦插的小苗根系不发达,易受冻害,冬季可用杂草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护越冬。

  种子一般在10月份成熟。小叶黄杨的种子经春化阶段而具有隔年发芽之特性,因此种子采集后应用较湿润的砂埋藏,到翌年春再翻出种子播种于砂质土中。小叶黄杨种子不可晒干存放,晒干了的种子出苗率低,或长时间不发芽。蒴果秋季成熟,晾干后3瓣裂,脱出种子。不宜日晒,宜混干沙储藏至翌年春播。实生苗生长极缓慢,生产中多用扦插育苗。于早春新叶抽出前剪去1--2年生嫩枝,作带叶插穗,下端浸NAA或IBA溶液后,插入湿沙床内。床面保持稀疏光照,喷雾保持湿润,约一个月可发根,2个月左右移植入圃地培育。第一年夏秋季需适当遮荫,第二年以后,可一般管理。生长盛期,每月施氮肥水1--2次,秋后停止施肥。培育2-3年生苗,可用小盆栽植;4-5年生苗,方用于花坛镶边或地植。

  虫害防治
  黄杨绢野螟是黄杨的主要虫害,合理用药:用药防治仍是控制该虫的重要应急措施。搞好虫情测报,适时用药,用药防治的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有机磷农药,还可推广使用一些低毒、无污染农药及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喷药应彻底,对下部叶片也不应漏喷。

  保护利用天敌:对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百僵菌以及寄生蝇等自然天敌进行保护利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盆景制作 

  盆景取材
  一是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但培育时间长,且很难得到盘根露爪、苍劲古奇的好素材。二是挖取老桩。老桩挖取以夏季为好,春秋次之,冬季最差。采挖后的桩坯可用塑料袋包裹根部保湿。栽种时要去除下行的主根,剪去大部叶片,以防失水,确保成活。可先露地养坯,亦可直接上盆,但须培养两年以上,方可造型制作。

  用盆选择
  可选用宜兴紫砂盆或浅色釉陶盆。盆的形状、大小可根据桩体大小、造型形式而定。原则上悬崖式宜用方形或圆形的千筒盆,斜干式、曲干式、丛林式等,宜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的盆。

  盆栽用土
  小叶黄杨喜肥沃的沙质壤土,盆栽用土以肥沃疏松、通气透水性好的沙壤土为佳,亦可用炉渣40%、腐质土或菜园土40%、河沙20%混合配制。

  上盆时间
  以春夏之间最好。栽种时应剪去过长、过密的根,可结合造型的需要,对根部进行修正,使根系在盆中自然舒展。栽植的深度不宜过深,覆土透水后,将其置于半阴处,保持盆土湿润,勤向叶面喷水,30天左右待植株生长后,即可转入正常养护。

  造型制作
  应依据植株的基本树相,顺其自然之势,进行艺术造型。造型手法可剪、可扎,但攀扎以夏、秋最好,此时枝条较柔韧,易弯曲;修剪宜春季进行。小叶黄杨萌发力虽强,但“无叶则不发”,因此无论是造型还是日常修剪,对不到位的枝干可采用“逐段留叶,短截逼芽”的方法,使其逐步下行发芽到位,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养护管理
  小叶黄杨喜湿,需经常浇水。5至8月是黄杨的生长旺盛期,可结合浇水追施几次稀薄的腐熟饼肥。要随时注意修剪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要及时摘去小叶黄杨所结的果实,以免消耗养分。换盆时间,一般中小盆可2至3年、大盆5年进行一次,对生长较弱的植株应及时翻盆。结合换盆,剪除部分过长过密的老根,更换新的培养土重新种植。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22 编辑

2011041223686255.jpg

2011041046078873.jpg

2011041046086089.jpg

2011041046091965.jpg

2011041046098277.jpg


植物名称:柽柳

  外文名称:Tamarix chinensis

  别称:中国柽柳,垂丝柳,西河柳,西湖柳,红柳,阴柳

  科属: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

  柽柳又名垂丝柳,、西河柳,是柽柳科落叶小乔木。柽柳的嫩枝叶是中药材。产于中国各地。鲜用或干用。

  柽柳,一名观音柳,一名西河柳。干不甚大,赤茎弱枝,叶细如丝缕,婀娜可爱。一年作三次花,花穗长二三寸,其色粉红,形如蓼花,故又名三春柳。其花遇雨即开,宜植水边池畔,若天将雨,柽先起以应之,又名雨师。叶经秋尽红,负霜不落,春时扦插易活。

  形态特征
  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花粉红色,夏秋开花,有时一年开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结实。柽柳的老枝红紫色或淡棕色。由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叶子变得很小,像鳞片一样密生于枝上,每个叶子只有1—3毫米长。在绿色的嫩枝顶部生出圆锥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红色,淡雅俏丽。柽柳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断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谢了,新花又开放了。几个月内,三起三落,绵延不绝,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三春柳”。

  习性
  柽柳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黄河流域及沿海盐碱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盐碱、沙荒地,根系发达,萌生力强,极耐修剪刈割。

  栽培技术

  繁殖
  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进行,选用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长15—20厘米,直插于苗床,插穗露过土面3—5厘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长,成活率达95%以上。平时稍加管理,适当浇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达1米以上。秋插于9—10月进行,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还可用播种、压条、分根法繁殖。

  管理
  栽培极易成活,对土质要求不严,疏松的 沙壤土、碱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后适当加以浇水、追肥。柽柳极耐修剪,在春夏生长期可适当进行疏剪整形,剪去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秋季落叶后可行一次修剪。

  柽柳树 主要害虫有梨剑纹夜蛾危害叶片,可在幼虫期以敌百虫800—1000部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用途
  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在庭院中可作绿篱用,适于就水滨、池畔、桥头、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树如以柽柳植之,则淡烟疏树,绿荫垂条,别具风格。

  柽柳是最能适应干旱 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它的根很长,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长的可达几十米。柽柳还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后,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继续生长。所以,柽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之一。

  柽柳还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

  柽柳的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各地都有生长。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于绿化。柽柳的老枝柔软坚韧,可以编筐。嫩枝和叶可以做药,也可用作 牲畜饲料。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21 编辑

2011041223686255.jpg

2011041222967741.jpg


植物名称:孔雀柏

  拉 丁 名: Chamaecyparis obtusecv.Tetragon

  科属:柏科,扁柏属

  适应地区: 华东,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高度范围: 3 (M)

  形态特征: 叶密集翠绿,排列似孔雀之尾,美观怡人

  生长习性: 中性,不耐寒,喜凉爽湿润气候

  繁殖培育: 插条

  景观用途: 庭植观赏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19 编辑

2011041225595141.jpg


2011041223678599.jpg


2011041223686255.jpg


2011041223692801.jpg


 植物名称:瑞香

  别称:睡香、蓬莱紫、毛瑞香、千里香、山梦花、沈丁花

  拉丁学名:Daphne odora Thumb

  英文名:Winter daphne

  古称:露甲

  科属:瑞香科 Thymelaeaceae,瑞香属 Daphne

  瑞香,古称露甲,又名毛瑞香、千里香、山梦花等,属瑞香科瑞香属常绿小灌木植物。瑞香产中国,是中国传统名花。瑞香早春开花,香味浓郁,其变种金边瑞香为瑞香中之佳品,故有“牡丹花国色天香,瑞香花金边最良”之说。

  产地分布
  瑞香原产中国和 日本,为中国传统名花。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现在日本亦有分布。江西省赣州市将其列为“市花”。

  形态特征
  瑞香植株高1.5-2米,枝细长,光滑无毛。单叶互生,长椭圆形,长5-8厘米,深绿、质厚,有光泽。花簇生于枝顶端,头状花序有总梗,花被筒状,上端四裂,花径1.5厘米,白色,或紫或黄,具浓香有"夺花香"、"花贼"之称呼,若与其他花放置在一起,其他花有淡然失香之感。瑞香花期在2-3月,长达40天左右。

  瑞香的品种有:白花瑞香,花色纯白;红花瑞香,花红色;紫花瑞香,花紫色; 黄花瑞香,花黄色;金边瑞香,叶缘金黄色,花蕾红色,开后白色,毛瑞香,花白色,花被外侧密被灰黄色绢状柔毛;蔷薇瑞香,花瓣内白外浅红;凹叶瑞香,叶缘反卷,先端钝而有小凹缺。

  金边瑞香为瑞香中之佳品,素有 "牡丹花国色天香,瑞香花金边最良"之说。

  生长习性
  性喜半阴和通风环境,惧暴晒,不耐积旱。

  品种分类
  白花瑞香,花色纯白;红花瑞香,花红色;紫花瑞香,花紫色;黄花瑞香,花 黄色;金边瑞香,叶缘金黄色,花蕾红色,开后白色,毛瑞香,花白色,花被外侧密被灰黄色绢状柔毛;蔷薇瑞香,花瓣内白外浅红;凹叶瑞香,叶缘反卷,先端钝而有小凹缺。金边瑞香为瑞香中之佳品,素有“牡丹花国色天香,瑞香花金边最良”之说

  园林用途
  最适合种于林间空地,林缘道旁,山坡台地及假山阴面,若散植于岩石间则风趣益增。日本的庭院中也十分喜爱使用瑞香,多将它修剪为球形,种于松柏之前供点缀之用。

  瑞香的观赏价值很高,其花虽小,却锦簇成团,花香清馨高雅。 瑞香根甘、咸,无毒,主治急喉风;茎皮纤维为造纸的良好原料。

  繁殖培育
  瑞香的繁殖以扦插为主,也可 压条,嫁接或播种。扦插多在清明、立夏前进行,也可在秋季。剪顶部粗壮枝8—10厘米,留2—3片叶,经促根剂浸泡后扦入沙床中,深度为总长1/2至1/3,随即遮荫,大约40天生根。瑞香扦插时民间常将插穗下端割裂,夹入一米粒大小的石子,增加接穗与基质接触面,以利生根。立秋扦插时,可在扦床上覆膜增温。对于地栽的瑞香移栽时需带土球,在春或秋季进行,霜种前施基肥,以后再追1—2次肥,至入冬前再施一次催花肥,而盆栽瑞香首先宜选既保水又透水的栽培基质,目前多用塘泥。因瑞香喜肥,要随时追肥,但不宜用人粪尿。花盆应避免阳光直射,夏季必须遮荫。

  繁殖管理
  繁殖可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扦插,春季插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下旬,选用一年生的粗壮枝条约10厘米左右,剪去下部叶片,保留2~3片叶片即可,而后插入苗床;夏插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秋插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均选当年生枝条。夏、秋 扦插,剪下当年生健壮枝条,插条基部最好带有节间,更有利于发根。插在河砂盆中,约2/3深,插后遮荫,保持湿润,但又不要过湿,45~60天,即可生根。如在插条基部蘸渍木本生根粉,则更有利于插条的生根。

  高压法繁殖宜在3-4月份植株萌发新芽时进行。首先选取1-2年生健壮枝条,作1-2厘米宽 环状剥皮处理,再用塑料布卷住切口处,里面填上土,将下端扎紧,塑料布上端也扎紧,但要留一点小孔,以便透气和灌水,保持袋中土壤湿润,一般经2个多月即可生根。秋后剪离母体上盆或另行栽植。

  性喜温暖的环境,惧烈日,喜阴,畏寒冷。夏季要遮荫、避雨淋和大风;冬季放在室内向阳、避风处,维持8℃以上的 室温。保持叶面清洁干净,保持盆土不过干或过湿;不要受冻,不要让室内有煤烟和油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值6至6.5),忌用碱性土,可用山泥或田园土掺入40%的泥炭土、腐叶土、松针土和适量的煤球灰、稻壳灰、城市垃圾等为培养土。栽培时应选半阴半阳、表土深厚、湿润地种植。为避免阳光直射,而在冬季又能晒到阳光,常常采用与落叶乔、灌木混植的办法。春秋两季都可进行移植,但以春季开花期或梅雨期移植为宜。成年树不耐移植,移植时务必尽量多带宿土,还要加以重剪。

  栽植后的管理,露地栽培比较粗放,天气过旱时才浇水;越冬前在株丛周围施些腐熟的 厩肥。盆栽的瑞香,应保持盆土半干半湿,在春、秋两季各施一次肥料。春季在萌芽抽梢期,用30%腐熟的豆饼和鸡粪混合液肥;秋季在9月下旬,肥料浓度宜淡。施肥的时间要选在有阳光的晴天,上午10点前为好。施肥当天下午5点以后要对叶面喷一次水。水不能用新放出来的自来水,最好是经阳光晒过的,或是室内存一天的水,水温不能低于室内温度。不要将肥液洒在叶面上,如洒在叶面上要立即用喷壶水冲掉。肥料以氮肥、钾肥为主,也就是常以饼肥、鱼腥肥混合用。但必须是充分发酵好了的肥液,还要加上少量的黑矾水。瑞香的用肥不能浓,要淡薄。注意在盆土过湿和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不宜施肥。 初夏开始,盆栽的瑞香就应放置于树荫下或荫棚里,避免强光照射。株盆忌直接放在地上,以免花的香气招引蚂蚁和蚯蚓。瑞香较耐修剪,一般在发芽前可将密生的小枝修剪掉,留出一定的空隙,以利通风透光。瑞香宜在花后进行整形修剪,剪短开过花的枝条,剪除徒长枝、重叠枝、过密枝、交叉枝以及影响树型美观的其它枝条,以保持优美的造型。瑞香应每隔2年至3年翻盆换土一次,一般在花谢后进行,秋季也可。翻盆时剔除2/3旧土,适当修去一些过长的须根,可结合翻盆,适当提根。

  在3月底清明节前,瑞香可以出室,但是要防止大风吹、猛雨淋,以免瑞香新发的嫩芽受到伤害。到4月底慢慢缩短 光照时间。6月中旬到9月中旬可以全日不受光照。因到夏季瑞香基本上停止生长,进入了半休眠状态。在这个时期防止淋暴雨,严禁施肥。还要给它造成一个凉爽通风的好环境,减少浇水量。瑞香越夏后到9月底至10月初可见些早晨的阳光,有2至3小时为好,以后可以慢慢延长光照时间,10月底就可以全天光照了。根据各地气候不同情况,在10月或11月初瑞香就要入室了,人室后放在光照时间长的位置。到11月中旬和12月上旬、下旬各施一次薄肥液,因瑞香的花蕾生长较慢,肥不能施太勤、太多、太浓,但也不能不施肥。

  瑞香 病虫害很少,在盆土过湿或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时,极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应每隔10天至15天喷洒一次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杀菌药剂。 瑞香的根为肉质根,且有甜味,容易遭受蚂蚁、蚯蚓的危害,应注意防治。

  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瑞香盆景宜放置于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场所。夏季应避阳光曝晒,冬季宜放在有光照、空气流通的南边窗下。

  浇水:瑞香不耐湿,平时盆土宜带干,不可积水。夏季高温时宜早晚浇2次水,春秋时期浇水相应减少,但秋季孕蕾期,要注意盆土不可过干。天晴干燥时可常喷叶面水,做到枝叶常湿,利于生长,雨季可把盆搬至屋檐窗下,以避雨淋。

  施肥:冬季要施足基肥。春季要施2~3次腐熟的饼肥水,肥水不宜浓。夏季伏天停施,以免灼伤 根系。入秋后薄肥勤施,直至花蕾绽开。春季施以氮钾为主的肥水,秋后施肥以磷为主,花蕾形成后可用浓度为0.1~0.2%的磷酸二氢钾喷洒枝叶,进行根外施肥,但须将肥水喷在叶背面,以提高肥效,促使花繁叶茂。瑞香忌 用人粪尿肥。

  修剪:瑞香修剪多在花后进行,一般可将开过花的枝条剪短,以促使 分枝多,增加翌年开花数量。剪除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对影响美观的枝条也要及时剪除,以保持一定树形。

  翻盆:宜每隔2~3年进行一次,最好在春季花后进行,秋季亦可。翻盆时须多带旧土,根系不能多动,可适当剪除一些过长的须根。盆底必须放足基肥。

  冬季养护
  白天应将瑞香花放在向阳处接受光照,夜间需将其移到不低于5℃的地方。此外还要忌盆土太湿,忌施浓肥、生肥,忌淋雨。

  平时要注意观察瑞香花的叶片,如果叶片挺拔向上,说明肥水正常;若叶片下垂,便是用肥偏浓、偏生、偏勤或浇水太多、太勤,要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浇水太多,容易纠正,若是用肥不当,可连续浇透水,让肥从盆里流失,然后将其放在通风处,使盆土快干。若是烂根,则需翻盆,将烂根剪掉,用杀菌药剂将其洗净,然后栽在 沙土里让它发新根。上部枝叶,也要相应地剪去一些。

  盆土以中性略偏酸的沙土为主,此外还需掺40%的腐叶土、松针土、 泥碳土或稻壳灰。盆土不宜施用基肥,应适时追施液态肥。液态肥以黄豆水(将黄豆磨碎或煮烂,至少沤1年。黄豆肥性温和,动物性肥料刺激性大)与磷酸二氢钾溶液(高效速效磷钾肥,将晶体颗粒加1000倍水稀释)混合施用为佳。

  病虫防治
  瑞香抗病性较强,偶有 蚜虫、红蜘蛛为害,可用80%敌敌畏1200倍液或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瑞香根系有甜味,易招引蚯蚓,故翻盆时可将盆土中蚯蚓捡尽,平时花盆不宜放在泥土地上,以避免蚯蚓从盆底钻进。

  染病植株叶面出现色斑及畸形,同时开花不良,出现烂心现象。防治办法:在高温高湿季节到来前喷 波尔多液2-3次,并放阴凉处,如发现烂心应及时剪去枝叶、花朵,并烧掉,防止扩散。尤其金边瑞香娇嫩难养,怕潮湿、低压气候,养植应选高爽之处,加强保护。

  落叶防治
  导致瑞香落叶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盛夏季节,不仅天气炎热,而且多降大雨、暴雨和雷阵雨,特别是雷阵雨,来势突然,强度较大,使温度急剧下降,极易损伤瑞香的毛细根。

  二是雨过天晴,盆内积水,植株处在上晒下蒸的环境下,使根部的呼吸作用受阻,容易引起烂根。

  三是施肥过量,超过了植株的实际需要,引起毒害,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或者施用没有发酵腐熟的重肥,根系受了肥害。

  瑞香出了毛病一时难以发现,其革质叶片仍在鲜艳翠绿的情况下,便会出现叶片全部落光的状态。对已落叶的植株,要及时地从花盆中脱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把伤根和烂根全部剪掉,然后用中粒河砂再栽到花盆中去,放置在通风良好的蔽荫处。经常用细眼喷壶或喷雾器喷洒植株和花盆,并保持周围环境湿润。待一个多月后便会从枝干上萌发出很不舒展的小叶片,此时可把植株再移到散射光条件下,植株便会进行较弱的 光合作用,产生多种有机物质,供植株本身新陈代谢之用,促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当病株已萌发出新根后,再重新移栽到疏松及排水良好、PH值在5.5-6.5的土壤中去。

  花卉观赏
  瑞香树姿优美,树冠圆形,条柔叶厚,枝干婆娑,花繁馨香,寓意祥瑞,观赏以早春二月开花期为佳。如须提前开花,要在花前1个月提高浇水水温,可提前半个月开花,盛花期扣水可延长开花期。

  瑞香是我国传统名花,古代诗词中颇多赞咏之词,宋代诗人 王十朋有《瑞香花》诗曰:“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

  盆景制作
  属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茎光滑。叶互生,长椭圆形,多集聚枝顶,全缘,浓绿而有光泽。3~5月间开花,头状花序顶生, 花冠黄白色至淡紫色,如丁香状,香气浓。瑞香枝干婆娑,柔条厚叶,姿态雅美。 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瑞香繁殖多用扦插、压条法,亦可用水插、分株、播种法。扦插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3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扦插的最好时机。春插须选取一年生粗壮枝条作插穗,长度约5~10厘米,可在剪条前一天用利刀在分枝点0.1厘米处环割一圈,以促进愈合生根。在分枝点上环割的,适时剪下并修平切口,插穗上部宜保留2~4片叶;在分枝点不环割的,若有几个分株则可分开扦插。插入深度为1B3或1B2左右,不宜过深。家庭扦插可用扦插盆,如大面积扦插须用苗床,苗床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 酸性土为好。插后须搭保护棚以防日晒、雨淋(可用竹片弓成50~60厘米高的棚架,盖上塑料薄膜)。温度过高时,膜棚须揭开一角通风,注意控制水分,不宜过湿。一般春插的约30天左右即可发根,2个月左右便可分株移植。如在夏秋扦插,插穗须选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新枝条,要选粗壮枝条,长约8厘米左右,枝上带踵。插后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注意气温下降时的保温工作,一般也可在40天左右发根,翌年春暖后再移植培育。

  压条繁殖通常可采用高枝压条法。高枝压时间宜在5~6月间进行为宜。先选取适宜的枝条,确定高压部位,用刻痕法在被压部位横向刻伤一二圈或环状剥皮,切口深达木质部,然后用塑料袋或对半竹筒将切伤部位包裹起来,下端扎紧,在伤口处涂以生长激素,再填入配制好的培养土,包扎紧上端的袋口。保持袋内土湿润,并将高压枝条固定好,以免折断。一般约40~50天可生根,2个月左右后可从母枝上割下,下盆进行培育。用水插法繁殖瑞香简单易行,成活率亦较高。

  上盆过程
  选盆:瑞香宜用稍深的圆盆或方盆,椭圆形或长方形盆亦可。盆的质地以紫砂陶盆为好。盆色可选葵黄或淡灰色,以衬托绿叶白花,产生烘云托月之效。

  用土:瑞香喜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要求pH值在6~6.5之间的微酸性土。盆栽宜用腐叶土或晒干、风化的田园土加适量的砻糠灰或砂土掺拌使用。

  栽种:宜在春季4月份上盆栽种。此时气候温和湿润, 昼夜温差小,有利于瑞香服盆生长。秋季栽种亦可,移栽时须多带宿土,并对枝条进行适当的修剪。 整姿技术

  加工:瑞香盆景宜用金属丝攀扎,结合修剪进行造型。但须注意及时拆除金属丝,以免造成陷丝现象,影响美观和生长。加工造型宜在 休眠期,亦可在开花后进行。

  树形:瑞香盆景树形宜做成自然形大树状,枝干宜挺秀舒展,并注意疏密适当,以利枝秀花繁,色香馥郁,增加观赏效果。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18 编辑

2011041226999811.jpg

2011041225585861.jpg


2011041225595141.jpg


2011041225601439.jpg


 植物名称:小叶女贞

  别称:小叶冬青,小白蜡、楝青、小叶水蜡树

  拉丁学名:Ligustrum quihoui Carr

  外文名称:Purpus Priver

  科属:木犀科,女贞属

  小叶女贞是木犀科女贞属的小灌木;叶薄革质;花白色,香,无梗;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等长;花药超出花冠裂片。核果宽椭圆形,黑色。生境是沟边,路旁,河边灌丛中,山坡。小叶女贞主枝叶紧密、圆整,庭院中常栽植观赏,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绿篱材料;叶入药,具清热解毒等功效,治烫伤、外伤;树皮入药治烫伤。抗多种有毒气体,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它叶小、常绿,且耐修剪,生长迅速,也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

  形态特征
  小叶女贞,[2]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淡棕色,圆柱形,密被微柔毛,后脱落。叶片薄革质,形状和大小变异较大,披针形、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4(—5.5)厘米,宽0.5—2(—3)厘米,先端锐尖、钝或微凹,基部狭楔形至楔形,叶缘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常具腺点,两面无毛,稀沿中脉被微柔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2—6对,不明显,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近叶缘处网结不明显;叶柄长0—5毫米,无毛或被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近圆柱形,长4—15(—22)厘米,宽2—4厘米,分枝处常有1对叶状苞片;小苞片卵形,具睫毛;花萼无毛,长1.5—2毫米,萼齿宽卵形或钝三角形;花冠长4—5毫米,花冠管长2.5—3毫米,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5—3毫米,先端钝;雄蕊伸出裂片外,花丝与花冠裂片近等长或稍长。果倒卵形、宽椭圆形或近球形,长5—9毫米,径4—7毫米,呈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地理分布
  小叶女贞产于中国中部、东部和西南部。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西北部、云南、西藏察隅。

  生长习性
  小叶女贞喜光照,稍耐荫,较耐寒,华北地区可露地栽培;对二氧化硫、氯等毒气有较好的抗性。性强健,耐修剪,萌发力强。生沟边、路旁或河边灌丛中,或山坡,海拔100-2500米。

  栽培技术

  采种方法
  女贞4月~5月开花,11月~12月种子成熟,成熟时果皮呈黑色,要适时采收,果实成熟后并不自行脱落,可用高枝剪剪取果穗,捋下果实,将果实浸水,搓去果皮,洗净,阴干。如不立即播种,可装袋干藏或用2份湿砂和1份种子混合贮藏。

  育苗技术

  一、播种育苗
  10—11月当核果呈紫黑色时即可采收,采后立即播种,也可晒后干贮至翌年3月播种。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温水浸种1—2天,待种浸胀后即可播种。采用条插,条距30CM,播幅5—10CM,深2CM,播后覆细土,然后覆以稻草。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幼苗出土后,逐步去除稻草,枝叶稍开展时可施以薄肥。当苗高3—5CM时可间苗,株距10CM。实生苗一般生长较慢,2年生可作绿篱用。

  二、扦插育苗
  扦插时间在3—4月或8—9月均可春插是冬初采取当年生枝条,剪成15—20CM长,然后沙藏,经过3—4个月的沙藏后,可形成愈合组织,到翌年春扦插时,就较易成活,用萘乙酸浸枝后提高成活率一倍左右。扦插株行距20×30CM,深为插穗的2/3。插后常浇水,以保持适当的湿度。经沙藏的插穗,春插一个月后可生根。秋插者当年不能生根,冬季只形成愈合组织,至次年春才能生根。成活后管理一年,待次年春季萌动前移植,到第三年可用作砧木。如欲提早一年获得嫁接砧木,可在秋季选取生长较粗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长25CM左右的插穗,经沙藏后翌年春按株行距30×30CM扦插,当年可生根成活,第二年就可作嫁接的砧木。

  三、分株育苗
  在春季将根蘖带根割开后,分栽于苗地,栽时浇水。

  四、抚育管理
  移植以春季2—3月份为宜,秋季亦可。需带土球,栽植时不宜过深。如在定植时,在穴底施肥,促进生长。如用作绿篱的,可适当进行修剪,并注意修剪枯弱病枝。主要虫害有青虫,吹绵介壳虫等,要注意防治。

   病虫害防治
  小叶女贞病虫害较少,主要虫害是天牛。其防治法有三:(1)春季若看到鲜虫粪处,用注射器将80%敌敌畏乳油注入虫孔内,并用黄泥将虫孔封死。(2)七月份人工捕杀天牛成虫。(3)每盆女贞盆景土中埋入3-4粒樟脑丸便可控制虫害。

  园林用途
  主要作绿篱栽植;其枝叶紧密、圆整,庭院中常栽植观赏;抗多种有毒气体,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小叶女贞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绿篱材料,亦可作桂花、丁香等树的砧木。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16 编辑

2011011377317489.jpg

2011041226999811.jpg

2011041227011717.jpg



植物名称:蔓荆

  拉丁名:Vitex trifolia Linn.

  科属: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牡荆属 Vitex

  国内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国外分布:印度、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

  海 拔:100-400

  形态特征:
  蔓荆为落叶灌木,嫩枝四方形。掌状复叶,小叶3片,有时在同一枝条上部有单叶;小叶片卵形或长倒卵形,长2-9厘米,宽1-3厘米,全缘,上面绿色,有毛或近于无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顶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5裂,2唇形。果实球形,成熟后黑色。 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和云南;印度,日本,菲律宾以至大洋洲北部也有。生于海边、沙滩及河边。果实入药,治感冒风热、神经性头痛,风湿骨痛;又可提取芳香油。本种的变种单叶蔓荆 var.simplicifolia Cham. 叶为单叶,倒卵形,顶端圆形;分布和用途同正种。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14 编辑

2011041318687471.jpg


2011011377317489.jpg


2011041318658519.jpg


2011041318667049.jpg


2011041318676065.jpg


 植物名称:沙棘

  拉丁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别称:醋柳、黄酸刺、酸刺柳、黑刺、酸刺

  科属: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沙棘属 Hippophae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形态特征
  1、中国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约1cm,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花黄色,花瓣4瓣,花芯淡绿色,花苞球状,嫩绿色;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云南沙棘 本业种与中国沙棘的区别为:叶互生,叶片下面通常被锈色鳞片,稀为带灰白色;果实圆球形,直径5-6mm;种子黑色,椭圆形,长约3.5mm。

  生物学特性
  沙棘是阳性树种 ,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黑护土上都有分布,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

  沙棘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属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亦可生长,但不喜积水。沙棘对温度要求不很严格,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0℃,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年日照时数1500~3300小时。

  沙棘幼苗期比较娇嫩,畏强光、高温和曝晒,也畏积水。但一旦苗根伸展开来,则适应性增强。5~8厘米高的1年生幼苗,可以安全越冬。沙棘生长从第二年起加速,第一次生长高峰在4—6年之间,此后生长转缓。间隔4~6年,又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但不同地区因环境有别,生长高峰期也有不同,如祁连山地区第一次生长高峰期在8—10年间,间隔8~10年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沙棘根系发达,须根较多。据余文涌等调查,树高 1.52米,地径3厘米的植株。有主根 1条,长 1.2米;侧根 27条,总长 20米 须根 316条,总长 45.34米;毛根 89条。总长 2.01米;各种根总共 433条,长 68.5米。沙棘根系有放线菌形成的根瘤。据测定,单个根瘤体积一般为0.3厘米3,有的达 4.5厘米。3.5年生沙棘林,30厘米长的根有菌体34个,在1立方米的体积内,有根瘤100~140个。

  沙棘通常3年生开始结果,至5年生时进人盛果期,大约维持4~5年,往后枝条部分干枯,内膛空虚,树势转弱。待隔3年左右,枝条更新,树势转旺,又可迎来新的结果盛期。沙棘的单株产果量随各地区条件不同变幅很大,在盛果期间株产2~5千克。经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可达20千克以上。沙棘树的寿命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变动幅度也很大。在有些地区,树龄20多年就因多种原因而枯死;在有些地区,树龄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生态环境
  1、中国沙棘:生于海拔800-3600m的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

  2、云南沙棘: 生于海拔2200-3700m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2] 分布情况

  沙棘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一69°之间,跨欧亚两洲温带地区,分为六个种和十二个亚种。我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有山西、陕西、 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辽宁、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9个省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总面积达1800万亩。

  1、中国沙棘: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2、云南沙棘: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2] 沙棘亚种

  中国天然生长的沙棘亚种,面积最大,占我国沙棘资源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目前我国在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即是这种沙棘。

  中亚沙棘,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南。 中亚沙棘的生境,远处杨树后的雪山是昆仑山脉

  西藏沙棘,主要分布在 青藏高原。

  肋果沙棘,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蒙古沙棘,主要分布在新疆的 天山以北。俄罗斯主要以这种沙棘为育种材料,培育出了大果沙棘良种。

  柳叶沙棘,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开发研究较少。

  云南沙棘,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等地区。开发研究较少。

  江孜沙棘,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开发研究较少。

  生长习性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

  沙棘是一种中肥、中湿型、耐寒冷的植物。对光照有强烈要求,沙棘灌丛中的植株,因光照不足产生剧烈分化,结实少,每亩产果约25kg。而稀疏状态下亩产果可达300~500kg。据此采取了平茬、截干、疏伐等改造措施,疏伐效果最好。疏伐后,新生枝数量增加46.2%,树冠长度增加1倍以上,结实投影面积增加5倍以上,亩产果量增加5~10倍。沙棘雄花花粉漂移距离可达300~500m,雌株灌丛直径在100m 以内者,改造后保留的雌雄比可为9:1,甚至可不留雄株,疏伐后每亩保留110~150株。水平生长的枝、干易引发不定芽萌发而长出直立、粗壮的新生枝,形成低矮开阔的树冠,有利结实、便于采摘。

  园林用途
  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

  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压条及分蘖繁殖,管理粗放。对生长关的沙棘可平苦,以促其发生新枝,达到复壮目的。

  种植技术

  种植时间
  种植沙棘春秋两季均可。一般春季在4月-5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树木落叶后,土壤冻结前。秋季栽植的苗木,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早,等晚春干旱来临时树已恢复正常,增强了抗旱性,秋季种植比春季种植效果好。

  种植密度
  每亩(666平方米)300株。株行距1.5米X2米。沙棘树是雌雄异株,雌雄比例是8:1。树穴的规格树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直径35cm,深35cm。苗龄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为好。

  种植方法
  栽树时就怕窝根,如根系偏长,可适当修剪,使根长保持在20-25CM即可。在填土过程中要把树苗往上轻提一下,使根系舒展开。适量浇水。树穴填满土后,适当踩实,然后在其表面覆盖5-10CM松散的土。

  生长管理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生长剪枝
  沙棘长到2-2.5米高时剪顶。修剪的要点是:打横不打顺,去旧要留新,密处要修剪,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树冠圆满产量高。

  注意事项
  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沙棘的丰产丰收应注意以下几点: 培肥地力,增强树势

  首先是要增强树体的各种必需元素的供给,特别是成园土地,更要加大氮磷钾肥的投施。要增施有机肥料,注意灌排水,保持适度墒情,要注意适时喷洒 新高脂膜以保肥水之效,切实促进树体的强壮,增强其抗病能力。

  整剪树形,强花促果
  要及时清理剪除病枝、死枝,刮除病皮,并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 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要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促花分化,均衡坐果率
  树体挂果的大小年使得树体承载失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要在每年的花芽分化期环刷 促花王2号一次,即可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防虫防病,安全树越冬

  虫害可使树体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并同时加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秋末冬初,要涂刷 护树将军,做好园地和树体的越冬抗寒准备。要增施肥强底墒,保障树体营养供给,确保树体的健壮,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12 编辑

2010111537973789.jpg

2011011377317489.jpg


20091271627954963.jpg

200912716264236648.jpg


花卉名称:南天竹

  学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别名: 天竺,南天竺,竺竹,南烛,南竹叶,红杷子、蓝天竹、木兰竺

  英文名:Common Nandina,Heavenly Bamboo

  科名: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南天竹属

  产地分布
  产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日本、印度也有。

  生长习性
  为常绿灌木。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能耐微碱性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喜光,耐阴,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生长。

  形态特征
  株高约2m。直立,少分枝。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常绿灌木,高约20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载培品种有:
  小叶翠绿、果黄绿色的玉果南天竹;果穗长达1尺以上如狐尾、结子茂密的狐尾南天竹;叶子狭长而繁密、色彩多变呈紫色的五彩南天竹;叶如琴丝、枝干矮,适用于作案头清供的琴丝南天竹;种色通红的碧叶南天竹;身材高大的高干南天竹。

  繁殖栽培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开沟,深约10厘米,均匀撒种,每公顷播种量为90-120千克。播后,盖草木灰及细土,压紧。第二年幼苗生长较慢,要经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尿。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后进行。株行距各为100厘米。栽前,带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带士,必须用稀泥浆根,栽后才易成活。
  (2)分株繁殖
  在冬季挖根时,把老株蔸部有根的小苗剪下栽种,栽培方法与种子繁殖法相同。
  (3)田间管理
  栽后第一年内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还要补栽缺苗。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4)采收加工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破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

  园林用途:南天竹树姿秀丽,翠绿扶疏。红果累累,圆润光洁,是常用的观叶、观果植物,无论地栽、盆栽还是制作盆景,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痉干丛生,汁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更有累累红果,经久不落,实为赏叶观果佳品。


  医药用途:南天竹以根、茎及果入药。根、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秋冬摘果,晒干。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但是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中毒症状为兴奋,脉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昏迷等,所以使用起来要特别小心。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10 编辑

2011041872445489.jpg

2010111537955741.jpg

2010111537973789.jpg

2010111537986441.jpg


花卉名称:夹竹桃

  拉丁学名:Nerium oleander

  别称:柳叶桃、半年红

  科属:夹竹桃科,夹竹桃属

  花卉颜色:红色(天然)、白色(人工培植)

  详细介绍
  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

  原产伊朗,现广植于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又可提制强心剂;根及树皮含有强心甙和酞类结晶物质及少量精油;茎叶可制杀虫剂,其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

  茎皮 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能强心利尿,定喘镇痛。试用于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等。并可以制杀虫剂,人畜误食可致命。本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根及树皮含强心苷和酚类结晶物质及少量精油。

  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遍及南北城乡各地。性喜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有红色和白色两种。

  生长环境
  全系栽培,多见于公园、厂矿、行道绿化。世界各地庭园常栽培作观赏植物。

  采集加工
  夏秋采叶,鲜用或晒干。

  夹竹桃的叶长得很有意思。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环绕枝条,从同一个地方向外生长。夹竹桃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叶的边缘非常光滑,叶子上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整齐齐。

  夹竹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腊”。这层腊能替叶子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所以,夹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照样绿姿不改。

  夹竹桃的花有香气。花集中长在枝条的顶端,它们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张开的伞。夹竹桃花的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其中,红色是它自然的色彩,“白色”、“黄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种。

  原产地
  伊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现广植于亚热带及热带地区。中国引种始于十五世纪,各省区均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忌水渍,耐一定程度空气干燥。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壤,微酸性、微碱土也能适应。

  形态特征
  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缘,革质,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形,有红、黄、白三种,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气,瞢荚果长柱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一翌年1月。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

  生长特性
  不耐寒,畏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烟尘,抗有毒气体。

  栽培管理

  1、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为主,也可分株和压条。扦插在春季和夏季都可进行。插条基部浸入清水10天左右,保持浸水新鲜,插后提前生根,成活率也高。具体做法是,春季剪取的1~2年生枝条,截成15厘米~20厘米的茎段,20根左右捆成一束,浸于清水中,入水深为茎段的1/3,每l~2天换同温度的水一次,温度控制在 20 C~25 C,待发现浸水部位发生不定根时即可扦插。扦插时应在插壤中用竹筷打洞,以免损伤不定根。由于夹竹桃老茎基部的萌蘖能力很强,常抽生出大量嫩枝,可充分利用这些枝条进行夏季嫩枝扦插。选用半木质化程度插条,保留顶部3片小叶,插于基质中,注意及时遮阳和水分管理,成活率也很高。压条繁殖时,先将压埋部分刻伤或作环割,埋入土中,2个月左右即可剪离母体,来年带土移栽。

  2、栽培技术
  夹竹桃的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容易,无论地栽或盆栽都比较粗放。在地栽的地方,移栽需在春季进行,移栽时应进行重剪。冬季注意保护。枝叶易遭蚧壳虫为害,需注意防治。

  盆栽夹竹桃,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还需肥力充足。春季萌发需进行整形修剪,对植株中的徒长枝和纤弱枝,可以从基部剪去,对内膛过密枝,也宜疏剪一部分,同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使枝条分布均匀,树形保持丰满。经1~2年,进行一次换盆,换盆应在修剪后进行。夏季是夹竹桃生长旺盛和开花时期,需水量大,每天除早晚各浇一次水外,如见盆土过干,应再增加一次喷水,以防嫩枝萎蔫和影响花朵寿命。9月以后要扣水,抑制植株继续生长,使枝条组织老熟,增加养分积累,以利安全越冬。越冬的温度需维持在 8 C~10 C,低于 0C,即要落叶。夹竹桃系喜肥植物,盆栽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每月应追施一次肥料。

   3、病虫害防治
  春夏生长季节,顶芽易遭 蚜虫危害。

  夹竹桃夏季硬枝扦插需要注意哪些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病、虫为害较频繁,夹竹桃扦插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苗床的选择及处理

  苗床尽量选择背风向阳、不积水、土壤病、虫、杂草少,肥力充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苗床。一般苗床应为东西走向,扦插育苗

  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细致整地。一般耕地的深度应达到25至30厘米,床宽1米,长度适宜,步道宽50厘米。土壤黏重时,可适当掺沙,并注意土壤消毒。

  二、插条的选择及处理

  1.选穗作为采条母株,要具备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等条件。在同一植株上,插条一般要选择当年生中上部向阳的枝条,且节间较短,枝叶粗壮,芽子饱满。在同一枝条上,硬枝插一般选用中下部枝条,剪口要平滑,上端剪成水平面,下端剪口切成斜面。剪取枝条时,选直径1至1.5厘米的粗壮枝条,插穗长度15至20 厘米,插穗必须带有二三个芽,上剪口离芽1.5厘米左右,去除下部叶片。在修剪枝条时,红、白花色品种分开。

  2.插穗处理 将插条花色品种分开,做到随采条、随短截、随扦插。为提高扦插成活率,在扦插时,把数十根插条整齐地捆成捆,用ABT生根粉1号100ppm浸条2至8小时,用生根粉6号30至100ppm浸条1至8小时,一般情况下1克生根粉可处理插条3000 株。

  3.扦插方式及密度扦插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把插床灌足水。将处理过的插穗按5x5厘米株行距扦插。要注意插稳的上下端,不能倒插,必须使插穗切口与土壤密接,并防止擦伤插穗下切口的皮层。为此,用铁条等先在插床穿孔,再插入插穗,但穿孔的深度要比插穗长度稍浅一些,以便插穗能插到土壤中。扦插深度一般以地上部露一两个芽为宜,扦插后做好标记和记录。

  4.插后管理多数花木插条生根所需温度为20℃至25℃,相对湿度80%至85%,一般插后15至20天即生根。扦插后一定要喷足水,使土壤与插条密切接触。为防止中午气温过高,最好遮荫。根据土壤湿度状况每天早晚喷水一次,但喷水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插条愈合生根。为防止病菌发生,每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杀菌药液。第二年春季移栽。

  盆栽夹竹桃
  夹竹桃别名柳叶桃、半年红,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大型灌木,盆栽常修整成小乔木样,株高2米至3米。茎直立而光滑,老枝灰褐色,嫩枝绿色,分枝力强,多呈三杈式生长。叶披针形,3叶轮生,厚革质,具短柄,长10厘米至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表面浓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明显,全缘,叶柄及花序梗为紫红色,枝叶内均有少量乳汁。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至深红色,花冠漏斗状, 5裂,瓣上有皱,多为重瓣或半重瓣,具有较淡的特殊香气,果长圆形,花期6月至10月。常见栽培品种还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斑叶夹竹桃,叶面有斑纹,花红色。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同属中还有欧洲夹竹桃,又名大红夹竹桃,产地中海沿岸,枝条紫褐色,叶片较大,呈椭圆状披针形。花型大,花序稠密,浓红色,重瓣,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夹竹桃喜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也稍耐寒,在暖温带地区均可露地越冬,不落叶。北京地区家庭盆栽可将枝条捆拢套袋放背风向阳处越冬。夹竹桃生性强健,耐瘠薄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盆栽仍以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普通培养土为好,忌盆土久湿积涝。对烟尘及多种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夹竹桃以扦插繁殖为主。在4月间结合整形修剪,截取粗壮枝条长约15厘米一段作插穗。可几十根捆成一束,放在浅盆清水中浸泡,水深达到插穗的1/3。浅盆用塑料袋封严放高温阳光下暴晒。两周后生根取出,用普通培养土分栽上小筒盆或育苗袋养护。插穗成活萌芽,选定一个健壮芽发展成新株,其余抹掉。当新株长到20厘米高时,换上内径20厘米筒盆,盆土填到新株基部,即将原插穗埋在土中,使之形成根茎,发生大量须根,促使新株旺长。翌春定干整形修剪,养成三杈九顶丰满的壮株。

  夹竹桃老株基部常成丛萌发出许多嫩枝。待长到10厘米长时,可带踵掰下来插在充分腐熟的培养土中,遮阴保湿,成活率也很高。

  夹竹桃生性强健,栽培管理较高粗放。盆栽2年翻盆换土1次,盆底部可放少许羽毛蹄角类长效肥。生长期可根据长势酌施1次至2次液肥。夹竹桃耐修剪,萌发力强,衰老的植株可在春季结合翻盆换土进行更新修剪,将全部枝条自基部剪掉,促其萌发新枝复壮。一般植株春季也应适度修剪,保持株姿匀称,树势强健。

  夏季盆栽要勤浇水、喷水,保持盆土及环境湿润,但切不可久湿积水。夹竹桃还有一个特性,只要有一次干旱脱水或水大积涝,植株下部叶片很快全部发黄、脱落,因而浇水要适时适量。早春强修剪以后,要注意勒水,以防根部感染腐烂。适时扦松盆土,花凋谢后及时摘除,夏季偶有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一般农药消除。

  药用价值
  夹竹桃为夹竹科植物夹竹桃NeriumindicumMill. cvPaihua的叶。本品属于强心类中药。味苦、性寒、有毒,归心经。主要功能为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瘀。近代临床运用该药治疗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经闭、斑秃。本品有毒,内服煎汤,剂量为0.3~0.9 g。

  1 药理作用

  1.1 强心作用:夹竹桃的叶、茎、皮、木质、花,均有较显著的强心作用,以叶的作用最强。其叶的醇提取物所含欧夹竹桃苷C对实验动物心脏及心电图表现有强心苷样作用,可增强心肌纤维收缩力,延长不应期,抑制心脏传导和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脏传导功能更为降低。其有效剂量使实验动物心肌收缩加强,收缩振幅加大的同时,血压随之升高,接近中毒时,血压开始下降,心律紊乱。它是一种迟效强心苷,作用强于洋地黄,弱于毒毛旋花子苷。

  1.2 利尿作用:浸剂及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表现利尿作用,但比洋地黄弱。

  1.3 镇静作用:夹竹桃煎剂及醇提取液对实验小鼠有镇静作用,表现自发活动减少、嗜睡,并能延长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无抗惊厥作用,其镇静作用出现在心律变化之后。

  1.4 灭虫作用:其树皮水提物和树胶有灭昆虫和灭螺作用,用夹竹桃叶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分离精制,对椎实螺的毒性比标准灭螺药氯硝柳胺大14倍,也优于灭螺药安果和甲拌磷。

  1.5 其他作用:欧夹竹桃苷C有较强的致吐作用,对热较稳定,小剂量时抑制子宫收缩,扩张血管,大剂量时使子宫肌张力增强,收缩血管平滑肌。另外,叶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1.6 体内过程:夹竹桃之摄取物在胃、肠吸收都比较快,实验猫口服后,3小时吸收50%左右。用鸽测得的口服吸收率欧夹竹桃苷C为53%,比洋地黄、地高辛高一倍左右,因此作用出现迅速,但蓄积作用比较明显,鸽蓄积率为37%,介于羊角蚴与洋地黄毒苷之间。3天消除56.3%,15天才排泄完。动物实验还表明,口服欧夹竹桃苷C需2倍于静脉注射剂量才能出现同样的作用。

  2 临床应用研究
  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用法用量各不相同。一般都是采用不老不嫩的鲜叶擦净,低温烘干或晒干,研末过筛,装人胶囊或打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05g,给药分快速给药和缓给法,前者0.2~0.6g,分2~3次服用,第2、3日根据症状和心律变化酌情给药,产生疗效后改用维持量。每天0.05~0.1 g,1周或症状消失后停药。各家报道夹竹桃化的剂量从150~800 mg不等(多数为200 mg左右)。有的则认为夹竹桃化剂量相当于老叶0.5~1片,可于1~4日内完成(一般2~3日),然后维持每日50~100 mg缓给法,每日1次为维持量,由于叶子有老嫩,采集的气候、时间、炮制方法都会影响强心苷的含量,故临床用量也不同,难于统一规格。用夹竹桃治疗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多数人认为疗效满意,其作用比洋地黄快而蓄积作用较小,一般用药后12~72小时发生疗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和改善。表现心律减慢,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或改善,肝脏缩小,咳喘、胸闷、发绀等消失或减轻,肺部啰音减小或消失等。有的房颤患者可恢复窦性心律,多数心衰在1周左右可以控制,一般有效率在90%以上[1]。对于合并有心绞痛的心力衰竭,夹竹桃治疗效果更好。据文献记载夹竹桃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应注意的是它对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无效,可能对心肌炎不利,应慎用。

  使用“黄夹苷”(从 黄花夹竹桃果核中果仁提取而得的一种静脉注射剂)和夹竹桃胶囊配合用于治疗21例心力衰竭患者,取得显著疗效,19例患者口服夹竹桃的量最小0.4 g,最大1.6 g,一般平均量为0.4~0.9g,即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尿量,消除全身水肿,降低静脉压,用药持续至症状消失后改用维持量。在21例患者中仅有2例口服夹竹桃发生一般性的胃肠道及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经停药,补钾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2]。

  用夹竹桃后,最常见的反应为呕吐,有认为与洋地黄的过量呕吐不同,可能仅仅是一种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出现呕吐后继续用药,其消化道症状反而日渐减轻。

  总之本品含多种强心苷,其强心作用较强。临床上用夹竹桃叶煎剂口服过量可致死亡,服用有效剂量而发生毒性反应者占30%左右,而且与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敏感性等有很大关系,故临床用药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心电图观察,以确保安全。

  主要用途

  观赏价值: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工业原料:夹竹桃的种子含油量58.5%,可榨制 润滑油。

  纺织原料:夹竹桃的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

  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甙、糖甙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它们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 地黄相似,属于慢性强心甙类药物。临床报道夹竹桃的水煎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夹竹桃苦寒,有毒,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环保价值: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注意事项
  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鱼塘牧场边不宜栽种。

  夹竹桃中毒:因药用或误服过量夹竹桃而出现中毒症状。证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谵语、甚则汗出肢厥、心律失常、直至休克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 夹竹桃的桃花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皮、根有毒。新鲜树皮的毒性比叶强,干燥后毒性减弱,花的毒性较弱[A-8]。人中毒后初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进而出现心脏症状,有心悸、脉搏细慢不齐、期前收缩,心电图具有窦性心动徐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神经系统症状尚有流涎、眩晕、嗜睡、四肢麻木。严重者瞳孔散大、血便、昏睡、抽搐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之类似,牛中毒后,重者皮肤冷厥、瞳孔散大、食欲及反刍停止、心悸亢进、下痢、脉速、突然死亡。尸检发现胃肠内有流动性血样液,粘膜充血及出血,心内膜有出血斑点。1.直接刺激心肌,使收缩力增强,引起心室额外收缩或心室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2.兴奋延髓中枢,使迷走神经作用亢进,从而使心搏减慢、心肌紧张力递增,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形成不完全或完全的心传导阻滞,心跳骤停。3.刺激肠、胃、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流产等。啤.增强血管收缩,使小毛细血管充血以至出血,尤其是内脏,常呈殷红色。

  特别提醒
  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中毒后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昏睡、心律不整,严重的话连失去知觉或死亡都有可能,所以面对夹竹桃,只要欣赏就好,可别动手喔!

  花语

  桃色夹竹桃:咒骂,注意危险

  黄色夹竹桃的花语:深刻的友情

   黄色夹竹桃是夹竹桃里的一个特殊品种来的,黄色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黄色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黄色至深黄色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本帖最后由 xsq1977710 于 2011-7-19 20:08 编辑

2011041940737717.jpg

2011041872438921.jpg


2011041872445489.jpg

2011041872452169.jpg


植物名称:榆叶梅

  别名:榆梅、小桃红、榆叶、鸾枝

  拉丁学名: Amygdalus triloba

  英文名 :Flowering plum

  科属: 蔷薇科,桃属

  地区分布:原产中国北部,现今各地几乎都有分布。

  生态习性:为温带树种,耐寒。耐旱、喜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不耐水涝,喜中性至微碱性、肥沃、疏松的砂壤土。

  榆叶梅,又名榆梅、小桃红、榆叶 鸾枝。因其叶似榆,花如梅,故名“榆叶梅”又因其变种枝短花密,满枝缀花,故又名“鸾枝”。榆叶梅枝叶茂密,花繁色艳,是中国北方春季园林中的重要观花灌木。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北京园林中最宜大量应用,以反映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的欣欣向荣景象。宜植于公园草地、路边,或庭园中的墙角、池畔等。如将榆叶梅植于常绿树前,或配植于山石处,则能产生良好的观赏效果。与连翘搭配种植,盛开时红黄相映更显春意盎然。

  形态特征
  榆叶梅因叶似榆叶而得名,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 早春观花树种。落叶灌木,高3-5m,小枝细,无毛或幼时稍有柔毛。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呈半球形的植株全部布满色彩艳丽的花朵,十分美丽且壮观。榆叶梅品种极为丰富,据调查,北京具有40多个品种,且有花瓣达到100枚以上者,还有长梗等类型。花期4月;果熟期8月。

  榆叶梅株高2米左右,枝细小光滑,于红褐色,主干树皮剥裂。叶呈椭圆形,长3-6厘米,单叶互生,其基部呈广楔形,端部三裂,边缘有粗锯齿。花单生或按生,花梗短,紧贴生在枝条上,花径2-3.5厘米,初开多为深红,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变为粉白色。花有单瓣、重瓣和半重辩之分;花期为3-4月。7月结果,红色,球形,也很美观。单瓣花品种的格叶梅结果,重辨或半重瓣的一般不结果,因这两个品种花的雄蕊与雌蕊退化,不好传粉所致。

  产地及习性
  原产中国北部,现今各地几乎都有分布。性喜光,耐寒、耐旱,对轻度碱土也能适应,不耐水涝。

  榆叶梅,属桃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原产我国,河北、山东、山西及浙江等地有野生分布,是我国北方地区园林、庭院中常见的一种花木。

  繁殖
  榆叶梅可采用分株、嫁接、 压条、扦插、播种等方法进行繁殖。 其中采用分株及嫁接方法繁殖为多。

  嫁接方法有芽接和枝接两种,一般用芽接的多。芽接在8月中 下旬进行为宜。砧木可用一年生的榆叶梅实生苗,或用野蔷薇类植物、毛桃、山桃实生苗均可。接芽可从优良品种的榆叶梅株上,选择剪取一年生枝条上的饱满叶芽备用。技接应在春季2-3月进行。接穗要在植株萌芽前截取。冬韧也可截取接穗,贮藏在沙土中,留待春季使用。压条要在春季2-3月进行。可选择两年生枝条,在埋入土中的部分,对枝条作部分刻伤或作环状剥皮处理,以利萌芽根须。一般一个月即可生根。嫁接多用1年-2年生的山杏、山桃、榆叶梅的实生苗作砧木。春季芽萌动前切接;芽接在7月-8月;靠接可在6月以前,1个-2个月后愈合便可与母株分离。种子成熟后秋播,或沙藏后春播。可在秋季落叶后至早春芽萌动前栽植。栽培管理中需注意修剪,花后施肥,以保证来年有足够的花枝。

  分株方法可在秋季和春季土壤解冻后植株萌发前进行。分株后的植株,应剪去1/3-1/2枝条,以减少 水分蒸发,这样有利于植株成活。

  榆叶梅是 华北地区园林中重要的早春观花树种,它虽然生性强健,易于栽培,但春季管理却不能放松,如果不重视春天的管理,就会造成树不茂花不繁,影响了观赏效果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 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压条繁殖
  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四到六 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上盆或移栽: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 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管理要点
  湿度管理:喜欢略微湿润或干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温度管理:喜欢温暖气候,但夏季高温、闷热(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不利于它的生长;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下不能安全越冬。

  光照管理:喜阳光,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给予充足的阳光。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肥水管理: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

  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也可结合扦插对枝条进行整理。

  换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脱盆: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花盆准备: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公分即可。

  春季管护
  榆叶梅是 华北地区园林中重要的早春观花树种,它虽然生性强健,易于栽培,但春季管理却不能放松,如果不重视春天的管理,就会造成树不茂花不繁,影响了观赏效果。叶梅的春季管理要点如下:

   一、浇好两次水:早春的返青水对榆叶梅的开花质量和一年的生长至关重要。这一次浇水不仅可以防止早春冻害,还可及时供给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这次浇水宜早不宜晚,一般应在3月初进行,过晚则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浇水时要注意浇足浇透,不可水过地皮湿;另外,在4月下旬还应再浇一次水,这次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这次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春季多风少雨,虽然早春浇了返青水,但此时土壤墒情已经不好,这时若浇上一水,无异于锦上添花,可使植株生长旺盛,枝叶繁茂。

  二、施好花后肥:榆叶梅经早春开花、萌芽后,消耗了大量养分,此时应及时对其进行追肥,这次追肥关系到植株花后的生长和花芽的分化,应本着及时、适量的原则来施肥,肥可以用氮、磷、钾复合肥,若同时施用一些腐熟发酵的圈肥则效果更好,不仅可使用植株营养平衡,利于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还能有效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生物活性,可以采取环状施肥,施肥时应注意宜浅不宜深,施肥后应注意及时浇水。

  三、修剪要合理:榆叶梅修剪,早春时应重点将交叉枝、内膛枝、枯死枝、过密枝、病虫枝、背上直立枝剪掉,还可对一些过长的开花枝和主枝延长枝进行短截,防止花位上移,影响观赏效果;对长势不均匀的植株,要本着抑强扶弱的原则,对长势好的枝条进行短截或疏除;对一些过密的辅养枝和不做预备开花枝培养的上年生枝条要进行疏除;对大的开花枝组枝条适当进行短截,对各类型开花枝组中过密的枝条也应适当进行疏除,防止枝条过密影响开花质量,经过这样合理修剪的榆叶梅不仅花开的大而且花期长。另需一提的是在花凋谢后应及时将残花剪除,以免其结果,消耗养分,这一点常因人力所限被忽视,其实剪除残花是十分必要而且对植株生长非常有利的。

  四、防治病虫害:春季是病虫害的萌动期,应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了的原则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于早春萌芽前对植株喷施一次石硫合剂,预防病害,花谢展叶后再连续喷两遍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次间隔10天。对流胶病可采取刮除流胶,涂抹波尔多液或涂白等方法进行防治;春季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叶跳蝉等,如有发生可选用广谱杀虫剂喷杀,但应注意不要发生药害。

  修剪整形
  榆叶梅在园林中最常用的树形是“自然开心形”。在经 嫁接成活后,待苗木长到1米以上时,在65厘米左右处将其截断。翌年生长季在距地45厘米左右选留第一个主枝,自其上10厘米处选留第二个主枝,在第二个主枝上10厘米处选留第三个主枝。这三个主枝要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方向,分布角度大约呈120°,开张角度应在45°。三个主枝选定后,其余枝条可少量留存做辅养枝,其余的疏除。第二年冬剪时,可对三个主枝进行短截,短截长度为枝长的1/3,在短截时要注意树冠的平衡,强枝要轻剪,弱枝重剪,剪口下留外芽。第三年春季,要及时将邻近新生主枝的延长枝的一些新生枝进行疏除,保留一些健壮的枝条,冬剪时要继续对主枝延长枝短截,并保留一些侧枝,这些侧枝应方向一致,或全部顺时针,或全部逆时针,不可产生交叉枝。保留下来的侧枝也应当适当短截,逐步培养成开花枝组,开花枝组在主干的间距应不小于30厘米。花枝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中长枝和短枝相结合,这样做才可最大限度地使其着生花芽。

  树冠基本培养形成后的修剪主要分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季修剪一般在花谢后的6月份进行,主要是对过长的枝条进行摘心,还要将已开过花的枝条剪短,只留基部的3、4个芽,以使新萌发的枝条接近主干枝,利于植株造形;冬季修剪一般在12月份到翌年的2月份进行,主要是剪去植株的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内膛枝、枯死枝和病虫枝;还可对一些过长的开花枝进行短截。对一些过密枝的辅养枝和不做预备开花培养的上年生枝条要进行疏除。经过这样合理修剪的榆叶梅不仅花开得大而且花期长。需要注意的是:在花凋谢后应及时将残花剪除,以免其结果,消耗养分,这一点常因人力所限被疏忽,其实剪除残花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病虫害防治详述

  病害
  榆叶梅常见的病害有:榆叶梅黑斑病和 根癌病。

  (1)榆叶梅黑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黑斑病主要危害榆叶梅的叶片,叶片受害后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至叶脉后则呈不规则形,多个病斑可连接成为大斑块,病斑上常常着生有黑褐色霉状物,后期叶片枯萎脱落。黑斑病为半知菌类真菌感染,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落芽鳞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空气、雨水传播,从叶片气孔中进行侵染,此病在生长期内可反复发作,6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严重时可使植株叶片大量脱落,从而影响植株长势。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牷秋末将落叶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牷春季萌芽前喷洒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如有发生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颗粒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2)榆叶梅根癌病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主要发生在根茎处,有时也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上,受害部位会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初生的瘤状物为灰白色或肉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逐渐变为浅褐色,质地变硬,瘤体表面粗糙并有网状裂纹。病菌通过水分、扦插、嫁接、地下害虫等途径传播,从破损处侵入组织。高温高湿期最利于植株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工作,严防引入带病苗牷及时防治各类地下害虫牷将发病植株拔出,用经过消毒的刀将瘤状物切除,并涂抹波尔多液牷嫁接工具在使用前要经过严格消毒。 虫害

  榆叶梅常见的虫害有: 蚜虫、红蜘蛛、刺蛾、介壳虫、叶跳蝉、芳香木蠹蛾、天牛等。如有发生,可用铲蚜1500倍液杀灭蚜虫;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杀灭红蜘蛛;用Bt乳剂1000倍液喷杀刺蛾;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杀灭叶跳蝉;杀灭芳香木蠹蛾可用锌硫磷400倍液注入虫道后用泥封堵虫孔,以熏杀幼虫,也可采取根部埋施呋喃丹的方法来灭杀;可用绿色威雷500倍液来防治天牛。

  应用

  中国北方春季园林中的重要观 花灌木。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北京园林中最宜大量应用,以反映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的欣欣向荣景象。与柳树间植或配植山石间, 更显春色油然。在园林或庭院中宜苍松翠柏丛植,或宜连翘配植,孤植、丛植或列植为花篱,景观极佳,也可盆栽或作切花。

  栽培管理
  榆叶梅,对土壤要求不严,环境适应力很强。榆叶梅喜阳光、耐寒、耐旱,但不耐阴,忌水涝,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榆叶梅不仅适宜北方栽培,南方也可栽培。

  要想栽好榆叶梅,使其能多开花、开好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栽植榆叶梅,宜在春、秋季进行。定植时,穴内要上足腐熟的基肥,栽后浇透水。每年春季干燥时要浇2-3次水,平时不用浇水,同时要注意 雨季排涝。每年5-6月份可施追肥l一2次,以促植株分化花芽。

  (2)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修剪枝条。可在花谢后对花枝进行适度短剪,每一健壮枝上留3-5个芽即可。入伏后,再进行一次修剪,并打顶摘心,使养分集中,促使花芽萌发。修剪后可施一次液肥。平时还要及时清除杂革,以利植株健康成长。对盆栽榆叶梅,也要及时进行修剪,控制植株徒长。6月份开花后,除对枝条作修剪外,还要对枝条进行绑扎,弯曲造型,抑制顶端生长 优势。

  病虫害
  榆叶梅的病虫害主要有 褐斑病、白纹羽病、及蚜虫、刺娥、红蜘蛛、卷叶蛾、舟形毛病等虫害,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应及时选药喷洒防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