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闻人生] 陈方:劝农村孩子早就业错吗

本帖最后由 bailan宝宝 于 2014-3-11 06:31 编辑

个人觉得这个话题不错,写出了目前比较“残酷”的现实吧。读书是有用的,知识当然可以改变命运,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教育是需要大笔投资的,而投资是存在风险的,矛盾就出来了......



1.jpg

        一直记得十多年前因为“是不是要继续上大学”和老家一位亲戚发生的那场分歧。高考分数公布后,他的分数没有出线,家里人开始让他学驾照,准备将来替人出车搞运输谋生。后来学校来电话说有院校降低了分数线正在补录,如果要上的话赶紧报名。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深知就业难的现实。

       亲戚家境窘迫,父母双双下岗。他征求我意见是不是去读那所补录的专科学校,我很坚决地否定了:一所不知名的院校,一个不可期的未来,搭上三年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还要花很多很多钱,不值。他没有听取我的意见,开学后背着行囊开始了未知的求学之旅。

      多年后的今天,他在北京混得有房有车。我和他从来没有探讨过,如果当时没有选择继续上学,现在是不是只能在小县城里安生立命?不过,我从没后悔过当时劝阻他继续上大学的决定。毕业后他到北京打拼,住过地下室,换过很多工作,我了解他的奋斗史,所以我从没把他看作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范例,他也从来没觉得现在拥有的生活是拜那个所谓的学历所赐。更多时候,我会感慨他吃得了苦,并且“运气”好。当时大学里的同班同学都不知所踪,他能在北京立足,确实也承认自己“运气”比别人好。

       我知道自己不是“读书无用论”患者,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

       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认为尊重现实比价值倡导更重要。


      高三那年,班里有几位复读了好几年的同学。临近高考前,英语老师为我们加油鼓劲。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说一些“看看父母含辛茹苦供你们上学不容易,你们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报答父母”之类的话。相反,他特别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考不好,你们就不要坚持复读了,将就着上一个没名气的大学,毕业后又找不上工作,还不如老老实实找个地方打工挣钱,这样才对得住父母。

      县城里的高中,有一多半学生都来自农村。1996年大学都已并轨,学费开始大幅度上涨,毕业后再也不包分配。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上大学已经成了一项负担。我知道,英语老师不是不支持他的学生上大学,只是基于一种最现实的考虑才说出那番话。

      也就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谈及“上大学”必谈“高学费”,农村考生也成了舆论关注焦点。十年之后的2006年,上学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一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以及媒体都曾关注了中国“新三座大山”其中的这一座,“一人上学全家受穷”、“考上大学拖垮了全家人”也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与“上学贵”如影随形的是“就业难”问题。到了2009年,高考弃考生越来越多已经成了一种现象。2009年3月,“重庆地区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的新闻犹如一枚重弹,在舆论场里爆炸了。这一事件也被媒体解读为“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农村”。当年知名教育专家朱清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基本与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符。现在的比例太低了,太不正常。”

       为何农村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过去是因为上大学后收益太低,现在除了收益风险过大,上学成本太高难以负担更是重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现实可以“悄悄”存在,但不能被人说破,尤其是不能被有身份的人在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上点透。

       今年两会上,有媒体披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无党派联组分组讨论会上说,“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其实这是一则“假新闻”,王平所言是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不知媒体为何将她的发言“穿越”到今年两会上。

      被“穿越”的“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一经传播,“语出惊人”的王平即可遭遇“全网痛骂”。

      人生而平等,凭什么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上大学是城市孩子的特权吗?绝大多数痛斥的声音都从“受教育权”出发,质问两会委员居心何在。

委员说的只是“实话”

       说实话,我倒没觉得这位委员的话有些过分。看到这则新闻的瞬间我会想起高三时我的那位英语老师,我相信这位委员只是说了一句“实话”而已。只不过委员太不讲究说话技巧了,如果她说“不要一味地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上不了大学就学点技术谋生”,或许不会被这般猛烈炮轰了。

       这些年尽管国家一直在提高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但客观上讲,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还是越来越低了。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在搞怪,也不是“上大学无用论”在蛊惑,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末流大学无用论”:这里并没有歧视非名牌大学的意思。揆诸现实,你必须承认,读书是有用的,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风险系数远远低于就读末流大学的风险系数。考上名牌大学,即便家里倾家荡产,好歹毕业后找工作也相对容易;如果考不上名牌重点大学,冒着“毕业即失业”的风险花巨资就读末流院校,真的有必要吗?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实际,极端的人甚至认为“现在上大学的意义仅限于扩展你的朋友圈”;就业难是暂时无法缓和的突出矛盾;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上大学就是风险投资……这些都是现实,也是要靠长期的体制改革才能改变的。面对个体难以撼动的巨石,为何不能劝告农村孩子更理智地选择生活方式,一味地强调“受教育权的平等”一定适合每个人么?

“政治正确”的话谁都会说,而且轻易就能说出口。比“政治正确”更难的是,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理出一条性价比更高的道路。有时候,强调一下人生选择的务实性,而非单纯进行价值层面的倡导,也许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追求幸福的权利。

(注:本文原标题为《“政治正确”的话谁都会说》)

(作者简介:陈方,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燕赵都市报》评论部主任)
1

评分人数

    • 黑猫一只: 谢谢亲发了这么有趣的帖子金钱 + 10 鲜花 + 10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本帖最后由 WMJ 于 2014-3-11 18:39 编辑

我记得之前看过,原话明明是【不要让上大学成为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

媒体是怎么扭曲成不要上大学的啊?!
我不知道这样一群手拿”公理秉持劝人态度”装公知的人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造成这种该上学的人不能上学的真正原因,恐怕比谁都清楚,不去想着怎么改变,让“公平”多一点,而是反过来劝“受刑”的人,你想被烫着吃,还是想被炒着吃,如果烫着吃了,你会舒服一点,就烫着吃吧

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育产业化,才造成这些孩子无书可读吧,为什么别人会骂这种砖家,其原因在于,他们越说越加大了两极分化。所谓魔鬼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吧,从来不看源头,只看着谁可以欺负。

如果说很多人是冷漠的看客,这种砖家就是所谓的刽子手,可以说他也是听从命令,他也是为了别人好,但是别指望别人会感激,死心吧。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这位的立足点很好,从现实出发。如果个人非常优秀,考一流大学这条路很棒,改变命运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是呢?基于现实,又该何去何从?不仅仅是农村孩子,所有没有背景的孩子们该如何呢?


陈方:别急着炮轰“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为何两会委员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两会上,几则教育新闻备受关注。比如,在谈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并没有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窘境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现在的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没有什么区别;在谈到农村孩子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把研究生等同于中专生有失偏颇,好在崔向群代表还加了“定语”,“现在”的和“以前”的。以前的中专生确实都是高学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专生录取分数很高,远远高于高中录取分数,所以,那个时候从中专毕业出来的学生,说他是高素质一点都不夸张。

    至于农村孩子是否应该上大学,这是个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农村孩子上大学是否能改变命运。或者说,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性价比到底高不高?在若干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招数里,“上大学当蓝领”近来成为一很主流的出路。既然铁定了要做蓝领,菜馆、面片馆、包子馆、美容美发店里的工种还需要我 们去上大学镀金么?没上过大学也不见得没有传奇,比尔盖茨、卡耐基不也没上过大学也都成了一代富豪么?可是如果卡耐基活在今天,还从摆地摊起步从当童工起 家,他能获得当年那样的成功吗?教育这一关过不了,他根本进不了高层次的竞争,他又怎么可能出人头地呢?

    讨论来讨论去,上大学是否有用是否值得?我们还是一脑混沌。在这一片混沌中,似乎也不仅仅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它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还紧密相连。有识之士说了,中国经济发展在明显地 走向“粗笨化”。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所谓“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如果产业结构那么渴求蓝领,而即便你受过了很好的高等教育,其中的大部分人还难以逃过当蓝领的出路,而做一个蓝领并不一定需要高昂的大学投 资,当真如此,这样的投资不要也罢?

    可我们真的能够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么?有谁又情愿做一辈子蓝领么?在当下的中国,“‘黑爪子’干活挣钱‘白爪子’花”已经成为一线蓝领工人的真实写照。现实中上大学未必是农村孩子的最好选择,那么职业教育能否为他们提供理想的未来呢?

    暂且不说王平委员所担忧的“农村孩子上了大学就回不了家乡”是否过于矫情,单单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如果中国的职业教育发达,职业教育也许是农村孩子一条理想的出路。

    中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黄炎培先生,亦曾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换句话说,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也在于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对人自身素质的完善和超越。

    世 界上但凡经济发达、制造精良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无不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使其成为了机器大工业生产流程中不 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又以其鲜明的教育特征——通过教育为个人架设起生存的桥梁,满足个人基本的生计需要和生活需求。有媒体通过对北京、四川、广州、江苏等 地的职业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采访中发现,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经济的腾飞、企业的需求也为当地职业教育的壮大提供了源头活 水。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无论从政策还是从财政投入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当下中国职业教育可谓正处于“春天里”。遗憾的是,正处于“春天里”的职业教育本身却没有真正“发育”起来。一方面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现实处境不容乐观,它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夹缝中苦苦 生存,而另一方面,一些职业教育院校的负责人唯利是图“自毁招牌”。

    职业教育为何会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这和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是分不开的。可以批建业技术院校的部门可谓五花八门,有教育部门的、有劳动部门的、有行业的;有省一级的、有市一级的,还有县一级的。政出多门且没有统一 标准,职业教育的混乱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由于批建和管理部门不同,同是职业院校享受的政策待遇也迥然不同。并且它们之间缺乏很好的沟通衔接,教育、就 业与培训之间也脱节分离。由此看来,仅仅有好的时机并不一定能发展好职业教育。

    都知道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快慢、好坏的晴雨 表。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前所未有地正被人理解且受到尊重、重视,我们必须珍惜这样的时机。除了观念上更新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财政上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体制上也必须理顺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制止职业教育在“春天里”自毁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快地茁壮成长起来,撑起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明天,也才能为农村孩子提供性价比高的好出路。
我觉得委员说这话,不如拷问:为啥一个人民共和国,人民读书和收益不成比例?
我觉得提出这种建议的未必不是好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读大学不仅仅是读书,人情练达。没有机会和机会渺茫,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很多家长还有学生是非常愿意去赌,这唯一的希望的。我认为,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最大的关键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还有,提高蓝领的工资。我们现在走的是廉价劳动力路线。这部分应该精细化起来。一部分的农村学子,放弃了念书的机会。但是他们确实是受过基础教育的,他们的层次,比几十年前的盲流好非常多。国家应该替他们提供技能培训,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保证他们的工资薪酬。这样其实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产业结构化的。
签名被屏蔽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其实了,读书无用论真的很“流行”,至少在我老家。
很多以前出去读大学的,特别是女孩子,很多都拖了。
嫁人,男方自卑不敢“高攀”,无论是智商,家庭条件上,男方称娶不起,很多同龄男都结婚了。女生毕业基本是24,25,工作一两年,年龄大了跟20来岁的妹子没得拼。
如果大学女的想更独立,我所说的独立是指先有事业后成家,基本不可能,尤其是家人一关,27,28没有结婚面临的压力不是一般大。来自家人,社会。而且我老家女的外嫁,礼钱那个高啊,俗称”卖女儿“。
老家很多女孩子高中没上,出去打工,打上个五六年工,才20出头,然后带着打工的几万块嫁人,多的是本地男接收,然后结婚生子,农村一辈子。
最美的风景
当然男的读完大学也有很多,都不敢回来的,因为在老家人眼里,你上大学的一个月那个三四千块钱,比不上,那些高中没读,出去东莞江浙工地打工一天两三百,还包吃住。
最美的风景
其实了,看完楼上的发言,我觉得越发展越像清朝,为什么这么说了
有些代表提议,百姓给脸不要脸非要那么多拆迁费(不保障私产)
有些代表提议,让他们提早就业,(以后了还会有人提议,农村的人既然以结婚为人生目的,单纯的繁衍人口,人多了国家压力大,应该把保护童工的年龄越来越向下放)
..........不就是这个节奏吗?
今天话多了,不说了。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一个想法,反正我通篇看下来,就觉得恶心不得不行
个人选择,爱上不上。我一个表哥也是明明不是学习的料子,还是读了个自费的大专,三年后没有工作找亲戚帮忙找,现在过得不错。只能说路是自己选择的别人不能指手画脚
以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如果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去的,上什么大学都有好处;如果是混混的心态,上什么大学都没用
本帖最后由 flying 于 2014-3-11 10:28 编辑

最好的社會是個人能因才向學, 社會使學以致用, 九年教育是基本要求, 這之後, 城裡孩子無心向學的不必強求, 農村孩子有讀書天賦的不能抺殺。個人的意見是書不怕多唸, 人在哪裡都能學。

上有好之, 下必甚焉, 中國傳統注定了我們是一個羊群民族, 所以作為政策制定者和社會風向計, 上位者不得不考慮一言一行給民間帶來的影響, 這是一個嚴厲的問題!
本帖最后由 黑猫一只 于 2014-3-11 11:42 编辑

好吧,我忍不住要偏颇一回了。
与其说劝农村孩子早就业,不如说这个人是在劝那些农村孩子退出新一轮竞争。
还有人解释说这人只是表达【读书不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那好,这人指出其他可行的,走得通的出路了吗?
有吗?
农村跟城里在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城市里可以享受最顶尖的教育,可以上网接受网络教育,可以去大学旁听,可以去书店购物,上网买书等等等等,我们有多到几乎爆炸的信息涌入,但是农村,有的时候跟外界交通都成问题。
那些农村孩子不靠读书就想融入城市,可以啊,最低级的小工,拿最低的薪水,不管多少年都是搬运工泥水工纺织女工等等,他们有什么改变生活的方式呢?
在十几小时后自学,可以啊,现在教育都是要钱的,他们微薄的薪水除了吃喝以外,能买多少东西?去网吧上网学习?大部分私企让人干活,基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上网?怎么可能?就算能上网,他们知道找谁?找什么,找哪个途径去学习?学习什么?学了以后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该如何运用?那些私企主会不会因为这个提高薪水,还是干脆开除他们再招廉价劳动力?
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个人都没提及。


什么是现实?
现实就是大家争夺教育资源争夺的更加残酷更加激烈了。
城里的孩子,就我知道的,现在这些人,从幼儿园前就花钱上早教班,然后幼儿园争取上公立的,好的公立幼儿园,还需要证明并且,调查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公务员才能进去,然后是小学,争夺好的小学教育,争夺好的老师,争夺社会实习的机会,争夺去人大两会采访跟提问发言和写稿的机会【真的只是小学,小学四年级】,然后争夺初中教育,重点中学,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路整下来都不能喘口气的。

哦,留学的话,花费更多,回报也更渺茫,这人怎么不说留学不是唯一出路呢?为什么有条件有机会大家还是会出国呢?

期间爹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得有背景有关系有能力,孩子也得聪明,也得立的起来。还有那些小学的中文写作班,一堂课几千,英语兴趣班,保证跟外国人无障碍交流,有外教的,上万,钢琴专人教导,一个月几千,绘画分素描,水彩,水粉,国画,找老师要花钱,买乐器买材料要花钱,音乐美术都需要考级,考试费都只是小钱,要再有个爱好围棋的兴趣,或者出去旅游的兴趣等等等等。
这一切最后为了什么?不就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的阶级生活么?
这些城里孩子从小就开始努力,家长们也舍得花钱。农村孩子就算想这样生活,他们全家供得起吗?
好,不劝他们这些农村孩子认命,不给他们画一张看似很美好的大饼的话,他们要如何面对以后几十年注定都只会越来越艰难的生活呢?

所以这个人说蛋糕只有这么一点点,你们这些农村孩子就算努力了,也不一定管用,读书并不是唯一取得蛋糕的方式,你们可以用别的办法去获得其他蛋糕嘛。对你们而言,分蛋糕不是必要的,活下去才是第一顺位。所以你们也别读书了,继续去干苦活脏活累活吧,继续去当最底层人士,当然是怀抱着【中国梦想】那种美好的理想而努力的底层人。
这就是所谓的尊重现实╮(╯_╰)╭
=====================
为什么我们资源这么少呢,因为我们在为以前的错误政策买单。
我们现在为之买单的,是当初六七十或者五六十年代狂热的鼓励生育、以及人海战术的后果,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是区区十几年的执行都不怎么彻底的计划生育能改变的。
我们还在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教师制度改革买单,很多好老师因为没有编制走了,很多不负责任的不堪为人师表的家伙因为有关系有背景,所以体罚或者精神上或者身体上,伤害了很多届学生。

我们现在所有受制约的事情,基本根源都来源于人太多,资源平均分摊下来就极少,极为可怜。

城市人大多数被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的时候,农村人大多在打游击,我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好多县城或者村镇的同学家里都不止一个兄弟姐妹。但是城市里的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就这现在还放宽二胎。真想说你能生但是你能养吗?你养得起吗?养的好吗?
=========================
至于女性难嫁人是因为【女的读书多了学历高了导致男的自卑不敢娶】、【农村孩子读书无用论】等等。我觉得都是谬论。
尊重现实比价值倡导更重要,什么叫现实?现实是错的,我们就该尊重这些错误而不是去改正现实吗?
女性比男性优秀了,那些男性不应该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努力追上对方吗?为什么反而是不亦乐乎的给大龄单身女青年贴标签【剩女】【剩斗士】,宣扬【女人读书就是为了嫁个好老公】,【女性最终是要回归到家庭】,【女人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最后在专业领域上出成绩的顶级人物都是男性】【女性的黄金年龄在于生育价值最大的那几年,所以要赶紧顺应天时在那几年嫁人生孩子,---什么事情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人不能对抗自然规律,现在不嫁人不赶紧生孩子以后就难了】这些论调是不是很耳熟?

同样的,农村孩子想读书,有读书天分能力的话,就该给他们向上努力打破阶级壁垒的机会,而不是彻底堵死他们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这个人轻飘飘一句【读书不是唯一出路】,堵死了农村孩子向上的道路,却又提供不出其他可行的、可以适用于整个国家的方案计划的话,其实就是害了所有农村孩子。
签名被屏蔽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好吧,我忍不住要偏颇一回了。
与其说劝农村孩子早就业,不如说这个人是在劝那些农村孩子退出新一轮竞争。 ...
黑猫一只 发表于 2014-3-11 11:23


非常赞同三个管道,尤其赞同最后一点。。。这体现出男人自卑又自大的心态。

另外,“贫困地区的小孩没钱上大学,不如提前进社会”,这种说法是教育不平等的一种表现。提出这种建议的专家学者,说明眼界实在很浅薄。大学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它也是让你真眼看社会的一个场所,是初步形成对未来预期的一个时机,并不是说,读了大学,就会带回多少的经济回报。

另外,国内教育制度确实有问题,针对这些成绩不好,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进入技术类学校,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勤工俭学机会以及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1

评分人数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