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

4已有 10797 次阅读  2020-06-22 20:05

当前中印之间屡有冲突,促使我研究一下两国之间的宗教历史政治文化问题。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人喜欢自认为天朝上国,其他蛮夷都得来朝拜。这种心态导致两个弊端,一是在宗教和文化上自己取来的可以,别人送来的则拒之门外;另一个是思想僵化,可以万年不变。当然,不到一万年,国门就被帝国主义轰开了,但是心理上的闭关自守,至今未变。

比如宗教问题,汉明帝(刘秀之第四子刘庄)公元67年中,迦叶摩腾应明帝之请,来到洛阳。“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教僧人,也是第一个来自印度的和尚。《高僧传》称他是“汉地有沙门之始”。
另有记载,汉明帝永平年间派人去天竺求法,遇见摩腾和竺法兰。永平十年与竺法兰偕白马驮经和佛像来到洛阳,住于明帝为其所建之白马寺。两人共同译出《四十二章经》,现存译本即此时译出,亦为东土有佛法之始。

刘庄之所以愿意求佛,因为有一次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他有个博学的大臣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和尚)。这个梦看上去没有什么好的,也许他感到应该把皇宫搬回长安吧,或者身体不好,梦到死亡(金光西坠),但是跟神没有关系。
可以说,刘庄一个恶梦,请来一个瘟神,祸害中国两千年。

当然,最著名的西天取经是唐玄奘,从此中国再也没有强大过,宋朝连金国都打不过。佛教导致中国人失去战斗精神吗?我们写这样的文章就会问这样的问题,就会试图证明这种关联性。

与佛教不同,天主教主动送上国门,中国屡屡拒绝,天主教且进且退,最后终于无法扎根。很难想象,远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远在文艺复兴之前,天主教已经进入中国了。且看:

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 ,泉州第五任主教雅各伯(威廉·甘勃尼),在元末动乱中被杀害。
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摧毁了所有外族色彩的事物,包括天主教和景教。基督教于元朝灭亡时,再次中断。

---

我是边写观点,边找资料,找到资料又产生更多观点。结果我发现我在做胡适做过的事。胡适在“我们能做什么”一书中写到:
“当前中国文化问题既然就是前面所说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教等吸收或拒绝,在交通如此发达之时,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拒绝某种文化,等等。” “数百年来自由选择自由拒绝世界文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目前是必须要我们在两个中间选一个,等等。”
“照辩证法说,有甲就有非甲,甲与非甲斗争成为乙,有乙又有非乙,乙与非乙斗争成为丙,共产党他不同,有己没有非己,辩证法失了作用,谁是谁非大家弄不清。”我引用胡适的这段话,比较一下我几天前说的,“尽管中国政治教育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推崇备至,但是并没有教怎样用辩证法,也没法用,比如,一个命题-共产党的好坏,政府不让你分析它是坏的,因此无法辩证综合得出结论。所以中国人分析问题只能产生两极:阿Q和赵老爷。” 所以说思想自由,总有人会殊途同归。
70多年前胡适的这些话放在“青年的苦闷”一章里,现在中国人不论年龄,有点头脑的更苦闷了,至少可以因此说明国家是停滞的。正可以验证我前面的话:“思想僵化,可以万年不变”。

印度教

对于中国人来说,佛教就是印度教。可是这是错误概念。印度教号称是最古老的宗教,佛教只是印度教的不算重要的一个分枝,至少在印度是这样。
印度教基于一种独有的知识或哲学观点。它包括了婆罗门教(吠陀宗教 ,Brahmanism,古教)的现代流派湿婆派(Shaivism)、毗湿奴派(Vaishnavism)、沙克达教(性力派,Shaktism)及其他许多的印度教教派,和以业、法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法论,内容是广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种不同的知识或是价值观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刚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则认为印度教是超越人类起源的“永恒的法”,“永恒的规律”或“永恒的道路”超越了人类的起源。其中规定一些永恒的责任,如诚实、仁慈、纯洁、忍耐和自我约束等等。是不分阶级、种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

印度教有十亿信徒,其中的九亿居住在印度,仅次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虽然印度教信仰人数高于佛教,但是,普遍认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多数集中在特定国家印度,因此普遍认为佛教比印度教更适合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Vedas)作为经典教义。在此之外,各派别还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经文。

对于我来说,这个教既然是原始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古代生殖崇拜色彩。这个神是那个神的女儿兼老婆。会让现代人感觉很淫乱,但是总比佛教的绝对禁欲好吧。还有什么战神,喜欢打仗,这也跟佛教绝然不同。
他们还讲究神人合一,这个理念我喜欢,比较合理。所谓神在印度教这里看上去就是古代的神话作品,后人把神话之神宗教化崇拜。看最早把三大神放在一起的赞美诗 (Kutsayana Hymn)所描述的:灵魂就是婆罗门(Brahman),这个终极现实,宇宙或者上帝就蕴藏在每个活人当中,内在的 Atman(灵魂,自我)和婆罗门或不同的婆罗门变幻是等同的:“你是婆罗门,你是毗湿奴,你是湿婆,你是一切。” 因此吠陀经这样写,写的时候只是作者的抒情。后人就把它奉为真经了。
看看他们的主神如何爱女儿,还被另外一个神砍头:

梵天(Brahma)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不像其他印度教神祇,梵天的手中通常没有任何武器;但他的一只手握有一支汤匙型的权杖,代表着将神圣的酥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他的一只手拿着一个水壶(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壶中的水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梵天也拿着一串念珠,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计时器。此外他也拿着象征神圣的《吠陀经》或与代表纯净的莲花。

有一个古印度神话故事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由来。梵天创造了一个女神,名唤莎塔如帕(辩才天女,Shatarupa)后,却开始迷恋这位拥有无双美貌的女神,因莎塔如帕觉得不妥,于是经常转到梵天的左面、右面、后面甚至飞到上面,以避开梵天的目光。为了方便凝视莎塔如帕,原本一张脸的梵天遂长出五张脸来,拥有五个首级。后来梵天与湿婆因故争执,在盛怒之下,湿婆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放射出来的火焰,烧向了梵天朝上方看的那一面,并用左姆指的指甲割下了那颗首级,于是梵天只剩下了现在所常见的四张脸。

另一个讲到梵天四个头颅的神话来历。梵天原来有五个头,事因于毗湿奴问梵天谁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梵天答“我即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创造者”,因为他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创造者,所以毗湿奴也应该崇拜他。

梵天的话令湿婆大怒,因为湿婆认为祂才是创造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愤怒的湿婆化身为Bhairava(陪胪,意为恐怖的杀戮者),在盛怒之下,湿婆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眼放射出来的火焰,烧向了梵天朝上方看的那一面,并用左姆指的指甲割下了那颗首级,于是梵天只剩下了现在所常见的四张脸。虽然发生了梵天跟湿婆不和的事,但最终梵天跟湿婆还是和好如初。(这不同于希腊神话,神斗不已)。

中国人比较倒霉,已经被儒教道教精神阉割禁欲一次,又被佛教再来一次,真是生无可恋,还有赵老爷和他的狗,所以两千多年中国人苟且偷生。


离家出走的释迦牟尼的佛教要中国人戒色。印度人自己拜林伽(liṅgaṃ)
湿婆的林伽代表“吉祥的宇宙大神的标志” (我认为比佛教不男不女的佛像更近乎人情)
卧佛寺裡的林伽


Halebidu的一所寺庙中的梵天神像.
不管他手里拿的是什么,象征意义无非是阴阳两具。创造大神,还能怎么创造?造人最重要。


印度人虽然很早就有了文字,但是对历史的记录很少。什么是印度人?这个就很难说得清。根据考古,在吠陀文化之前的印度河谷(在巴基斯坦)文明是古印度文明,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当地人可能有一些宗教信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移民到这里,跟当地文化有混合。谁影响了谁历史学家没有搞清楚。之后是创作吠陀经的时代,一直到公元前500年这段时间叫做吠陀年代(Vedic Period)。那么我认为更有可能是雅利安人带来了梵文。梵文属于印欧语系,应该是起源于两河文明的语言,古印度相信梵文字母是由梵天创造的。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印度人开始强调拜神,尤其是湿婆(Shiva)、毗湿奴(Vishnu)和女神Devi( Shakti,其他神的老婆?)。略微研究一下印度教,感觉他们很喜庆,竟然把远古的生殖崇拜,性崇拜,女性崇拜延续到现在。所以信徒众多就不奇怪了。也难怪中国有很多女星跑到印度东南亚去拜神,还是那里热闹一些。

说到印度教,自然得说一下种姓制度:
传统上认为印度教包涵种姓制度,但近代有些研究认为种姓制度并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会,因为印度教的教条中并没有种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许多其他宗教也曾经或仍然有种姓制度。无论如何,印度教信徒间目前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Brahmins)、刹帝利(Kshatriyas)、吠舍(Vaishyas)和首陀罗(Shudras),婆罗门的地位最高,任祭司,学者,教师,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刹帝利任统治者,军人,政府人员,吠舍任农业人员和商人,首陀罗任劳工和服务人员。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

尽管废除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对特定的社会阶层的从属关系在印度教的组成中依然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等级制度的原则是,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

等级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级(Jatis),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个等级。尽管等级制度起源于印度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并采纳了等级划分。甚至印度基督宗教中等级也很明显。如今印度许多的教会教堂中,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印度教中的低等级贱民在社会上受到压迫,而印度法律无能为力,只能改宗包括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其他宗教。
在晚期吠陀时代,由于“罗阇”和僧侣贵族的权力扩大,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制度和军事民主制度都相继瓦解,出现了瓦尔那制度,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三个不同的阶级即婆罗门、罗阇尼亚(即后来的刹帝利)、吠舍。西方学术界认为,首陀罗是由被雅利安人打败的达罗毗荼人构成。

我们现在说种族歧视,印度的种族歧视进行了三千多年。显然,雅利安人侵略打败当地土著人,就把他们划为最低种姓永远奴役。侵略,殖民,奴役,是印度,希腊,罗马的共同特征,因此是世界普遍现象。西方后世继承了希腊罗马精神,殖民全世界。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统治者喜欢永远愚蠢,“相信”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骗不了世界,却会坑害自己。并且,虽然中国没有严格的种姓或奴隶制度,但是,一人为王,全国人都是其奴隶,官大压死人,层层下压,最低层的人民客观上也就是贱民。

从宗教对社会的影响角度说,印度算是尊重知识的国家,印度是尊重女性的国家。女性受到尊重,她们也不会过分压抑孩子。印度教没有禁欲,所以印度人还算人性解放。而中国是印度的反面。

我对这样种姓制度,或者一般的贵族奴隶制的评论是:既然他们贵族吃的好,学的多,娶的美,那么后代更聪明一些。我并非是歌颂这种制度,而是认识它。相对而言,中国两千多年,每次改朝换代,贵族全杀光(差不多是这样),平常皇帝想满门抄斩谁就是谁,所以,中国的文化缺乏高素质的创造者,只有一成不变的老一套,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当然,在印度那种环境,他们就算聪明也未必创造。资源好,有低种人伺候,人可能变得好吃懒做,再拜拜性力女神Shakti, 生活不能更性福了。

就印度的种姓制度来说,西方学者认为,前三个种姓在其他白人地区也存在,第四个是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加的。
总的来说,那个时代,大约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0年,所有的先发达军事力量都成为军国主义者。
雅利安自奉为高贵人。世界到现在也是谁老大谁就自认为高贵。伊朗,或者说雅利安,现在没有人认为他们高贵。但是种族主义者像希特勒,总会认为雅利安人高贵,尽管实际上日耳曼民族并不属于雅利安人。现在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也还抱有这样的信念。
可以想像,远古时,比如说6万年前,一些人走出非洲,到了高加索,气候寒冷,但是动物很多,他们打猎也幸存下来,也许跟更早的移民尼安德鲁人有交集,学会了一些先进技术,反倒把尼安德鲁人灭绝了。很久以后,人变白了,也有能力开始四处扩张。如此就有了伊朗印度这一只雅利安人。
可以看出,什么种族优越高贵,并不是生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爱尔兰人,当初受英王迫害,贱卖到美国做奴隶,价钱还不如非洲奴隶。但是几个世纪以后,爱尔兰人是美国第一大族裔。
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方面,中国人处于劣势,因为中央政权不允许物竞天择,不允许你做商业,不允许你出海,不允许你移民到皇帝的“龙脉”东北去,不一而足,套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太多了。历史就是一场超限战,一个超强压制奴役本民族的政权,不管它如何改朝换代,都避免不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惨败的命运。
分析种族扩展侵略史,可以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概念,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实际上新崛起的大国未必要挑战现存大国,而是现存大国无情打压已经被驯服的大国,像罗马对待迦太基和希腊那样,最后彻底毁灭对方。而像雅利安消灭古印度文明这样,是司空见惯的历史。历史是无情的,侵略者总是喜欢扮演高贵人分化瓦解消灭其他种族,过去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


智人来了, 尼安德特人 与类人猿毁灭
早期人类迁徙地图 1. 智人 2. 尼安德特人 3. 早期人科

历史长久,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另类呢?身为刹帝利贵族的释迦牟尼结婚生子,也许很为不是婆罗门种姓而苦恼,三十多岁离家出走了,做了一个宗教改革者,把印度教的喜庆人性都改没了。

佛教
如果说中国人对印度教不了解的话,对佛教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什么是佛?佛和神有什么区别?如来佛又是谁?

从佛教的意思上讲,佛(Buddha)是指“悟者”或“智者”,是一个人涅槃(nirvana)后的封号。如此说来我更喜欢天主教的“圣”,是罗马教廷给出的封号,大家都知道某某圣是人。
如来(梵语:Tathāgata),佛的十大称号之一。tatha意思是“如”,意思为如同或不变。agata意思是“来”。如来即“如同来了”或“不来不去”之义。《金刚经》中解释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有解释作“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从明朝开始,汉地民间尊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祖,或称佛祖,即“佛教之创祖”,简称“如来佛”。
所以,从佛教来说,佛就是人死之后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因此,无法证明。
中国人喜欢说立地成佛,两千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成佛。这真是笑话,一代又一代和尚修炼磕头念经烧香,竟然一个都没有涅槃。有名一点的,只是诸如什么禅宗六祖的,只是某个教派的祖师爷而已。

既然释迦牟尼为人,那么严格来说,佛教谈不上是神教。
释迦牟尼(Siddhattha Gotama),是哲学家,清教徒,沉思者,精神老师,宗教领袖,生于公元前五到四世纪的古印度。他行教45年,其教旨基于受苦(duḥkha)与终结受苦-达到涅盘状态。
由此可见,中国的佛教徒(假设是虔诚的)自愿受苦并无意义,因为没有一个涅槃。所以就是受苦受难,受难受苦。有这么多受苦受难的信徒,这样一个国家悲惨不悲惨?
我喜欢上面这段对释迦牟尼的英文介绍。因为本来我就想写他跟苏格拉底孔子是同时代人,其行为方式和影响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说他是哲学家恰如其分。
简单的说,那时,奴隶社会发达了几百年然而小国林立,兼并战争不断,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就产生了思想,成为哲学家。他们自己又不大写文章,喜欢到处演讲,有很多信徒,因为信徒更苦恼,也想探究真理之路,感到在这些哲人身上,看到了指路明灯。哲人死后,信徒们就编书,写论语,写对话录写这个经那个经。就这样,在希腊有了哲学(含一切科学),中国有了儒学,印度有了马丁路德式的新教-佛教。
中国人把释迦牟尼的徒弟编的书啃上两千年,我看不出能啃出什么名堂来。
虽然说释迦牟尼好像以苦为乐,如果研究一下那时的人文环境,可以说他们这些新的僧人是种姓制度的延伸,他们的身份相当于另外一个婆罗门阶层。自己不劳动,还不鼓励劳动,要饭吃未必就意味着吃得多么糟糕。想像穷人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什么人?贵族青年。而释迦牟尼本身是贵族,其信徒中也不乏贵族,所以他要饭吃,不是一件什么艰苦的事情。何况印度地处热带,水果丰富。这样炎热的地方,人容易懒惰很自然,所以奴役第三第四种姓人民,贵族们才能坐在那里空想轮回,空想拯救他人。
如果释迦牟尼在今天成立这样一个佛教,很容易被说成骗吃骗喝的神棍。
就算那时他未必要行骗,但是也是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虚幻的概念,搞得人晕晕忽忽。不要忘记,前面说过,梵天创造了一个女神,名唤莎塔如帕,是辩才天女,这不但说明古印度人很崇拜女神,而且很重视辩才。释迦牟尼的辩才如何?这个难说,但是口才应该很好。记录他的对话的金刚经可以说明这一点。可是,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对于外人来说,真是不知所云,佛教盛行之后,就得解“释”解“释”,却永远解“释”不清。这跟董仲舒朱熹解释孔子类似,越解释越糊涂,废了八股文,这些东西就成了故纸堆。
to continue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lita 2020-06-23 15:03
    在中国,佛教变质得厉害,如今更不堪了。
  • 夜夜笙歌 2020-06-23 17:07
  • 颜小火 2020-06-24 08:30
    日本人也信仰佛教,可见佛教与战斗力没有什么关系。几年前去九华山,一个做地藏带来的游客生意的山民说,自己不努力工作,菩萨也帮不了。
  • 思想 2020-06-25 12:38
    早期的佛教翻译真是莫名其妙,又非音译又非意译,什么婆什么奴,产生性别混乱。比如这个湿婆,不但不是女的,而且湿婆的生殖器代表“吉祥的宇宙大神的标志” 。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