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行由品第一  (三)

1已有 18577 次阅读  2009-11-30 13:20   标签六祖坛经 

来源:吴明子博客

续 ..

贾题韬: 《六祖坛经》分段贯释 行由品第一  (三)

 
 
 
本来无一物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学佛不是求来生的福报,而是要出离生死苦海,不认识这点,是谈不上修道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开悟。这是佛法的根本,是禅宗的命脉,不论禅宗的机锋、棒喝和教下的种种方便,都是围绕这一问题的展开,没有这个明确的目标,怎么能得解脱呢?


作偈,在禅宗内是直呈本性,直呈见地的一种方式,等于考试时交的那份答卷。呈偈是表现自己的真实境界,修行程度的,可不是写文章图好玩。所以五祖一语道破:‘思量即不中用’,又说:‘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真正见性的人一出语就对路。有的学者对禅宗的公案、机锋、转语想用逻辑的判断、分析、推理、分类、归纳等方法加以辨析,想从中弄出点头绪,可惜此路不通。因为开悟是超逻辑的事。


一说作偈,五祖门下弟子们的无能就暴露无遗了。他们与六祖初见五祖时所说的‘唯求作佛’等那一番话简直有天壤之别。可以说六祖的答卷先就交了,这次只不过是复试而已。众人把呈偈的大事推给神秀,认为只有神秀才有得衣钵的可能。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待法。大难大难!’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神秀追随五祖的时间较长,又是教授师,代五祖在东山执教。虽然如此,五祖并没有印可他,没有把衣钵传给他,而与众人一样,要过呈偈一关。这种传法方式,已不同于四代祖师了。这种公开竞争的新的传法方式,难免会给神秀造成震动,但也不能怪五祖坏了祖师们的规矩,神秀没开悟,没有见性,五祖怎么会把法传给他呢?同时只有通过呈偈的公开竞争方式,才能显示出六祖超越常人的能力。
 
 
 
 
待续 ....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5 个评论)

 55 12
  • NianCaoXi 2009-11-30 21:42
    ky2009: 对不起。
    我的意思是:祖師 ‘ 一切都是爲了提攜後學,什麼辦法能幫助後學成就,就用什麼法。能幫人修行成就,打罵都是功德。’

    〈 。。。 修行人時時攝心
    我亦惭愧。
  • 花开蝶舞 2009-11-30 21:47
    NianCaoXi: 我亦惭愧。
    今日学习了很多。  谢谢 你 和  yeyeshengge .   
  • NianCaoXi 2009-11-30 22:03
    ky2009: 今日学习了很多。  谢谢 你 和  yeyeshengge .   
    是你在启发我等。
  • NianCaoXi 2009-12-01 09:27
    yeyeshengge: 如果真如你所说,那禅宗还是和道家有所不同,虽然它吸收了一些道家的思想。道家的最高境界好像是要不立文字,也不要“争执”的。他们认为有了价值判断,就会有好
    似可说,禅是以佛所说的数部般若经典为种子、以中华文化为土壤而结出的一朵奇妍。

    在禅宗传到西土第二十八代,即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的师父在定中对中国作了观察,叮嘱达摩祖师:“震旦(中国)有大乘气象,应往彼教化。”并记曰:应“设大神通,直接上根。”于是多年后,达摩祖师历经千辛万苦,把禅法带到了中国。后来,历代的禅宗祖师又对禅法作了发挥,到六祖慧能大师这一代,终于开启了达摩祖师授记的一花五叶的时代。
  • 夜夜笙歌 2009-12-01 10:04
    NianCaoXi: 似可说,禅是以佛所说的数部般若经典为种子、以中华文化为土壤而结出的一朵奇妍。

    在禅宗传到西土第二十八代,即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的师父在定中对中国作了观
    多谢你的耐心讲解。这和有关宗教研究者的说法不同。
  • NianCaoXi 2009-12-01 10:34
    yeyeshengge: 多谢你的耐心讲解。这和有关宗教研究者的说法不同。
    不客气。我的看法也只是仅供你参考。

    宗教研究是一种职业。宗教研究者不一定领会其所研究的宗教,甚至他根本就不信。

    比喻这部《坛经》,讲解这部经的人很多,其实,一个时代真有资格释经的人又能有几人呢。都不过是根据自己所领悟的解释而已,也许与佛意相去甚远。就实而论,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释经。所以,看这些讲解,也只能作个参考而已。若真想学佛,那些宗教研究者的著作更是没必要看,不看最好。当然,如作职业性的学术论文,则另当别论。学佛重“圣言量”,即以证果圣者的说法为准,凡夫僧的说法都不能算数的。要是信了那些没有真修实证的人说的话,会误一生修行大事。

    惭愧。
  • 花开蝶舞 2009-12-01 10:36
    yeyeshengge: 多谢你的耐心讲解。这和有关宗教研究者的说法不同。
    《 。。 這和有關宗教研究者的說法不同。》。。。 你有空的時候, 請你也說說 ‘宗教研究者的說法不同’的地方。。。 這不算是雜書 (污染) 吧。      
  • 夜夜笙歌 2009-12-01 10:45
    NianCaoXi: 不客气。我的看法也只是仅供你参考。

    宗教研究是一种职业。宗教研究者不一定领会其所研究的宗教,甚至他根本就不信。

    比喻这部《坛经》,讲解这部经的人很多,
    是的,信徒与非信徒对于宗教有非常不同的理解和学习方式。
  • 夜夜笙歌 2009-12-01 10:46
    ky2009: 《 。。 這和有關宗教研究者的說法不同。》。。。 你有空的時候, 請你也說說 ‘宗教研究者的說法不同’的地方。。。 這不算是雜書 (污染) 吧。   [e
    以前上过一些有关课程,可是我不是专家。
  • 花开蝶舞 2009-12-01 10:47
    yeyeshengge: 以前上过一些有关课程,可是我不是专家。
  • 夜夜笙歌 2009-12-01 10:48
    ky2009:
  • 花开蝶舞 2009-12-01 12:15
    NianCaoXi: 似可说,禅是以佛所说的数部般若经典为种子、以中华文化为土壤而结出的一朵奇妍。

    在禅宗传到西土第二十八代,即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的师父在定中对中国作了观
    谢谢你的耐心讲解...  
  • 淡軒 2009-12-02 01:31
    学佛不是求来生的福报,而是要出离生死苦海,不认识这点,是谈不上修道的。
    这句说得好,来生已是来生的事了,今生尚且不能弄好,如何还能求得来生。
  • 花开蝶舞 2009-12-02 12:52
    淡轩: 学佛不是求来生的福报,而是要出离生死苦海,不认识这点,是谈不上修道的。
    这句说得好,来生已是来生的事了,今生尚且不能弄好,如何还能求得来生。
    我也是这样想的。。。 呵呵.
  • 淡軒 2009-12-02 20:10
    ky2009: 我也是这样想的。。。 呵呵.
  • 花开蝶舞 2009-12-03 20:47
    NianCaoXi :   济群法师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视频音频:
    http://bbs.jcedu.org/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jcedu.org/viewthread.php%3Ftid%3D19320%26highlight%3D
  • 明紫 2009-12-05 00:43
    NianCaoXi: 不客气。我的看法也只是仅供你参考。

    宗教研究是一种职业。宗教研究者不一定领会其所研究的宗教,甚至他根本就不信。

    比喻这部《坛经》,讲解这部经的人很多,
    是啊,学佛 和 佛学 差别大着呢
  • 明紫 2009-12-05 00:44
    理则顿悟
    事则渐楚
  • 花开蝶舞 2009-12-05 11:43
    明紫: 理则顿悟
    事则渐楚
  • 夜夜笙歌 2009-12-05 11:53
    明紫: 理则顿悟
    事则渐楚
    所以还是“量变引起质变”?
  • 明紫 2009-12-05 15:17
    yeyeshengge: 所以还是“量变引起质变”?
    我眼下的理解是:

    往往在某一个理论或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面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属于顿悟;
    而这个顿悟还需要实践后加深理解,理解得更透。

    比如我最近对“不可思议”感受深深。
  • 夜夜笙歌 2009-12-05 15:20
    明紫: 我眼下的理解是:

    往往在某一个理论或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面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属于顿悟;
    而这个顿悟还需要实践后加深理解,理解得更透。

    比如我最
    但是这样的顿悟是灵机一动,平时是否还需要勤恳修行才可能做到呢?
  • 明紫 2009-12-05 15:30
    yeyeshengge: 但是这样的顿悟是灵机一动,平时是否还需要勤恳修行才可能做到呢?
    是啊,你说得对啊!!事则渐楚!
  • 夜夜笙歌 2009-12-05 15:33
    明紫: 是啊,你说得对啊!!
  • 花开蝶舞 2009-12-05 19:53
    yeyeshengge:
 55 12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