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改文章

7已有 7890 次阅读  2015-11-13 16:16   标签style  文章 

学语言,听说读写四项中最难提高的是“写”。我这样说当然不仅指汉语这样的象形文字比英文等拼音文字更难掌握,更是指要下笔成文,非得下笨功夫苦练不可。母语如此,外语更是如此。想写好文章没有捷径,多练多改必不可少。

也许有人天纵英才,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但才子范儿用来写散文、诗歌、小说可能合适(其实古今中外的大作家苦吟多改的也不在少数),写学术论文则不可行。一来,学术文字要求逻辑性强、缜密严谨,不能说到哪里是哪里。二来,专业领域时有最新发现,自己落笔时需融会贯通,借鉴、甄别他人成果,不可闭门造车。完稿之后一改再改,在所难免。

我任教于美国大学,自己搞研究要发表论文,教学时也要批改学生论文,改文章不但是家常便饭,也是饭碗、根基。美国学生用母语写论文未必就比外国留学生写得好。他们中有些人高中时基础打得不好,拼写、语法等没达到起码标准。更多的情况是,学生平日交流还算文从句顺,但写论文就暴露出各种短板:思维不严密,语句太啰嗦,结构无逻辑等。作为老师,给学生改作文要讲究方式方法。

古人似乎以能给别人改文章为荣。“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属敝乡。敝乡文章属舍弟,我为舍弟改文章”这首顶针格打油诗就是借势自夸。诗话中形形色色的“一字师”故事也是古今传诵的佳话。改文章没有传说中那么神乎其神,但对提高写作水平至为关键。

我校英文系有位教授,给学生上作文课的第一天总要把自己的文稿打印出来作为直观教具。他不是要吹嘘自己写作水平高,而是让学生看到即便是常发表论文、甚至在本行业德高望重的教授专家,“文章不厌千回改”也是常态。他的稿子上各种颜色的评语、删改五花八门,没有哪段无改动。我自己写论文,从动笔到最后出版也要经历多次改动。从朋友的修改意见,同行的反馈质疑,编辑的文字润色,一直到最后的校对订正,步骤复杂。即便经过翻来覆去的推敲,也不能保证最后的成品就尽如人意,但这个过程对培养眼光大有好处。可以说,要写好文章,多读书以外,多改是硬道理。特别是用外语写作,一来二去,熟能生巧,改善语感,自然而然就知道什么才是文气贯通的好文字了。

但给学生改文章也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教授出于好心,点评论文时连篇累牍,不厌其烦。但学生水平有限或性格脆弱,一看原稿面目全非,满眼红笔,不免心浮气躁,沮丧失望。所以,我常用的方法是第一遍先看内容。除了拼写、语法太差,简直不知所云的个别文章发回重写,先看学生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结构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改意见。大局已定,再指点文笔细节。而且,即便是改文字,也不用事无巨细,字字斟酌。说得太详细既不利于学生自我判断,自我纠正,也不是对教学时间最有效率的利用方法。再有,纸上评语再详细,有时不如当面谈更有利于沟通,指导学生也更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批改学生论文,对教授的学术水平、心性人品都是考验。然而推己及人,认识到修改意见难能可贵,也就能心平气和地在电脑上操作了。能在学生发来的一团乱麻中发现线索,理出闪光点,颇有成就感。适当加以表扬,也能鼓舞士气,让他们成长为自觉、自律的作者。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 踏楊花過 2015-11-14 11:00
    對外語寫作沒資格置評, 母語的經驗來說真的是要從小愛閱讀, 並且閱讀範圍需要多角度, 看兩個只愛看漫畫和電視的小姪兒作文簡直想死。
  • 夜夜笙歌 2015-11-14 15:55
    flying: 對外語寫作沒資格置評, 母語的經驗來說真的是要從小愛閱讀, 並且閱讀範圍需要多角度, 看兩個只愛看漫畫和電視的小姪兒作文簡直想死。
  • 彭丽芳 2015-11-16 10:49
    '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属敝乡。敝乡文章属舍弟,舍弟求我改文章" 才成顶针格吧?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