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清涼小品 - 張有恆教授著 - 解脫生死之法 (32)

3已有 5621 次阅读  2016-06-28 08:17   标签清涼小品 
              清涼小品  -  張有恆教授著

 

三十二、解脫生死之法

 

從佛教「十二因緣」之分析,可知「無明」(即貪、瞋、癡)煩惱,乃為生死輪迴之罪魁禍首。吾人若想求解脫生死,當先從斷「無明」下手,猶如擒賊必先擒王,方能克盡全功。然而要滅除「無明」,了脫生死,其方法可分為一般「通途」之修行與「特別門徑」之修行方法,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般要斷除無明煩惱,當用止觀的方法,即當般若觀照功夫得力,照了「無明」本無自性,乃為吾人真心上的一種虛妄,本非實體,凡夫不覺,故被貪、瞋、癡無明煩惱所迷,而妄造一切罪業,妄受生死等苦。今既了知無明虛妄,當體即空,而不被其所迷,則無明無法活動,此則滅無明也。

 

無明一滅,則真心顯現,於是對於一切事理都能明白,自然就不會產生「我執」和「法執」,也不會去造作一切惡業—「行」。即不造業,那便沒有依業受報的業「識」;沒有業識,自然不會產生在胎的「名色」。既無「名色」,則便不會有「六入」的構成。「六入」既無,便不會去接「觸」外在的境界;沒有接觸,怎能領「受」?領受既無,便不生貪「愛」。既無貪愛,怎能妄「取」?既不妄取,自無「有」業;既無「有」業,誰去投「生」?既不投生,那有「老死」?

 

在「十二因緣」當中,所謂前者滅除,則後者不起,故曰:「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蓋「無明」為生死根本,所以「無明」一滅,其他十一支則隨之自斷了。因此,斷了「無明」,便可「還」復真如本性,「滅」除生死煩惱,故稱為「還滅門」。此乃是以「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為原則的十二因緣,可使眾生還滅生死,於是乎得到解脫也。

 

吾人若不善修觀照法者,可採用「念佛」之特別門徑的修持方法,來斷除無明煩惱,進而得到究竟解脫生死的目標。因為依照「十二因緣」之分析,「愛」、「取」、「有」乃為現在的因緣,而過去因緣(無明、行)、現在苦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皆已不能改變,是故吾人若能控制現在的「緣」(愛、取),則便能改變未來的果。以淨土法門而言,我們若能敬「愛」阿彌陀佛,時時學習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並且發願在十方諸佛國土中,僅「取」西方極樂世界,並且執持名號,一心繫念,做到功夫成片,如此便能「有」往生西方之淨因與果報了。蓋以貪瞋癡三者,謂之根本無明,吾人若能一心念佛,萬緣放下,則不起「貪」心;一心念佛,慈悲心發現,則不起「瞋」心;一心念佛,正念現前,則不起「癡」心,「念佛」能破「無明」煩惱,就是這個道理。

 

語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深盼我學佛同修,既知生死之苦,當速求解脫,不可貪圖享受而懈怠放逸。而欲求解脫生死之法,則當趕快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以期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證悟無生,如此便可永斷生死煩惱,畢竟成就無上佛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