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清涼小品 - 張有恆教授著 - 皈依「三寶」 (39)

3已有 5838 次阅读  2016-07-05 08:42   标签清涼小品 
              清涼小品  -  張有恆教授著

 

三十九、皈依「三寶」

一般人初學佛,若已體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與理事圓融,想要進一步修學佛法,俾蒙受佛法的利益,則「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必備的條件,也就像世間的學生要入學,必須先辦理註冊手續一般。因之,吾人若發願學佛廣度眾生,則應先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願意一生依照老師的教誨來修學,而老師教學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傳授三皈依」,也就是「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般人聽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聽到「皈依法」,就想到經典;聽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這種把「皈依三寶」當成皈依外在的「住持三寶」(即佛像、經典、出家人),並不完全正確。因此,深入瞭解皈依三寶的意義是我們同修應該特別加以重視的。

 

唐朝時代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唯恐後人對「皈依三寶」的誤解,特別在壇經講解並傳授三皈依,他不是講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而是要我們歸依「自性三寶」,蓋以「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六祖對歸依自性三寶的解釋為:「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由上可知,六祖所傳授的皈依,乃是要我們皈依「自心三寶」,亦即「內調心性,外敬他人」,「常見自己過,不說他人好惡」,「常須下心,普行恭敬」,方名真正的「自皈依」也。

 

在此首先介紹「歸依佛」的意義。「歸」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從久遠劫以來,在三界六道流轉輪迴,頭出頭沒,實在是無依無靠,苦不堪言,是真正的可憐憫者。此乃由於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沒有遇到好的老師(佛菩薩)。今天得遇佛菩薩這麼好的老師或善知識教導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頭」(皈),並且「依靠」(依)自性覺。我們須知,吾人的自性本來覺,所以歸依佛,不是外面的佛,而是自性佛。所以我們「歸依佛」之後,就是從現在起要「覺而不迷」,無論在待人、處事、接物方面,一定要覺悟,絕不能迷惑,如此才是真正的皈依,否則皈依佛僅是一種有名無實的形式,無法得到歸依佛真正的利益。

 

其次談「歸依法」。「法」是對宇宙人生正確的看法與見解。在佛經裏稱為「正知正見」,或是「佛知佛見」,這是「自性法寶」,不待外求。因之,佛陀教我們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頭,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見,並且放下一切的妄想執著、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貢高我慢的念頭,稱之為「歸依法」。

 

最後談「歸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也就是要做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外境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時,要保持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不受外境污染。蓋以凡夫根塵相接觸,都會被外境所轉,如接觸到順自己意思的,就容易起貪心,貪就是染污;不順己意的,便起瞋恨心,被瞋恨心染污;所以外在的名聞利養、塵勞愛欲境界都是心地清淨的障礙。因此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污,我們要從一切染污回頭,依自己的本具的清淨心,這才是「歸依僧」。

 

總之,「皈依三寶」總結起來說,「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皈依法」就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淨而不染」,這是佛陀教導我們修行的主要依據,也就是要皈依「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之本具的「自性三寶」,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也才是釋迦牟尼佛要我們「皈依三寶」的本意,我們如能依教奉行,將「覺、正、淨」落實在日常生活的待人、處事、接物當中,才是真正佛陀的三寶弟子。

 

 

 

 

 

 

续 ...  

来源: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384&cid=11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