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说说苏绣和两位大师级绣娘的爱情故事(一)

8已有 8980 次阅读  2013-08-07 21:12   标签normal  style 

这是3个月前的旧文,当时有感于中国当前最具民族特色与传统的的舞蹈团体--江苏无锡歌舞剧院携获奖大型原创唯美舞剧《绣娘》来美东公演,于五月下旬、六月初到华府著名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厅演出两场,而参考史料、信息一蹴而就,贴在当地的华人资讯网站上。原文较长,修改一下收藏在这里了。

舞剧《绣娘》将美丽江南苏绣之乡的一出绣女钟情绣艺、艺高情深的悲情故事演绎搬到美国的艺术殿堂,一展反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解放的近代中国新女性形象,这出舞剧与许多描写绣娘的电视剧如《明德绣庄》、《凤穿牡丹》、《天堂绣》等文艺作品一样,为我们了解苏绣和中国刺绣2千多年来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最直观的注脚。

苏绣位列中国四大名绣之首,与湘绣、粤绣和蜀绣一起名扬海内外。苏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源地在古苏州府暨吴县及邻近地区,即现今的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一带。不久前接待苏州市科协代表团来访,正好与吴中区和相城区科协主席同坐一桌,由于就在舞剧《绣娘》演出之后,我们不禁也聊起了苏绣的起源与发展。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业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和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建于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一带刺绣之技已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城外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则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初具商业或制造性质的坊巷。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业谋生的,也有富家闺秀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即由此而来。自明代起,江南一带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加上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又大大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苏州被誉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的苏绣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求,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流传至今。

传统苏绣作品在种类上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当时皇室享用的大量珍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用品,其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民众喜爱。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和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历经数个朝代历练形成的传统技法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其绣技显示出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指绣面平展;指图案边缘齐整;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指设色适宜;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丝理圆转自如;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进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趋势。既吸收其他地方性刺绣如上海顾绣、湘绣等的长处,也吸取了西洋画派的特点与技巧,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新风格,使苏绣作品中的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展现深邃之体,人物可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于是,苏绣中的仿画与写真其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乃名满天下。(一)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isa 2013-08-07 23:23
    小时候学过绣,简直...这是很精细的活啊,真美
  • 夜夜笙歌 2013-08-08 07:22
  • wx8zjs 2013-08-08 08:06
    isa: 小时候学过绣,简直...这是很精细的活啊,真美
    是的,很精细,需要极大的耐心。
    现在很多就是机绣了,而且似流水作业,所以就大不同了。
  • what261 2013-08-10 01:05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