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出差(三)

5已有 2882 次阅读  2016-10-09 16:43   标签style 

上午的议程十二点半结束。午饭一小时,下午一点半继续开会。中饭吃三明治,是本地一家越南餐馆制作的,面包松脆,馅料包括鸡肉、叉烧、豆腐三种,夹着香菜、黄瓜等,酸甜可口,别有风味。我吃了两块,太饱了,趁着下午开会前赶紧出去走一圈。索斯摩校园很美,古老的石头建筑和现代化建筑夹杂,草坪上的钟楼、紫色大树相映成趣。可惜玫瑰园在整修,没法进入,但从外面还能看到各种颜色的月季、玫瑰静静开放。尽管天上下着小雨,天不冷,慢慢走走很有意思。

 



一点半继续开会。下午的发言关注如何运用电脑、平板、网络等新科技教中文。比如说学生自己编故事学汉字,拍成视频和大家分享,用的是“Express everything”这个应用。我想这对教一年级中文倒是很好的启示。另一组在德拉威尔大学读博士的老师介绍如何使用科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他们说到传统的教室正在发生变化,科技多样了,学生的参与也多样。比如用nearpod可以进行现场抽样调查他们提出TPCK概念(technolgocialpedagogicalcontent knowledge),即要将关于科技、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知识结合起来,用到课程教授中,才能真正达到“将科技融入教育中”。

 

他们重点介绍的是“移动科技”(mobile technology)在教学中的应用。现在教育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他们首先介绍了EdPuzzle。老师制作视频材料,可以适应学生个人的需求,但花时间比较多。EdPuzzle是免费应用,可以去他们的网站登记账户,进行搜索,发现已有资源,加以编辑、插入问题后应用,也可以自己制作视频。另一个应用是“recap”,学生可以上传视频,你可以马上给予指点,但这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可以设置只有老师能看到的功能。另外一个是“kahoot”,用游戏方式测试学生复习的成果,但不能改变选项的颜色和形状。最后介绍了quizlet,可以查找现存网络资源如根据课文设计的词卡,在手机上使用(我有些学生用)。现在还可以用quizlet.live,六位学生同时使用,如同游戏一样练习词汇辨认。我们也现场练习,体会这个组团学习词汇的游戏。

 

 

下午第二场讲高级汉语课的新课题。第一位老师的专业是考古,所以她讲的是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或者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teaching)。她说到最近五六年美国高中中文课程增加,大学新生进校后可能从三年级中文课开始学习,到了大二就没语言课可上了。而且, 他们大多之前去过中国,也上过别系教授关于中国社会的课程,所以他们希望能用中文了解、讨论文化层面的各种话题。她介绍了自己在中国昆明教美国留学生高级中文的体验,主要讨论“少数民族学”的案例。用中文给美国学生介绍考古、人类、社会学的方法论,很不容易,但老师可以自行决定汉语、英语的比例。

 

第二位老师讲用中文教授环境课的体验,谈到跨学科的尝试。因为使用不同的文本,且难度较高,还要介绍许多之前学生不熟悉的词汇,所以设计循序渐进的练习,除了词汇,还要逐步关注文中讲到的事实,运用的描写、论述手法,作者本人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向同学发问。下午最后一场是探讨最近汉语教学的趋势和难题,并允许观众提问。有位提问者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他要提的是什么问题。后来知道刚从国内来,可能还不熟悉这里学术会议的有关规矩。

 

晚上在镇上吃饭。这家饭馆以海鲜出名,听说最近两年才开。天公不作美,开会时一直下雨,开完会去吃饭时还有小雨。但小镇看起来比十几年前我在这里工作时繁荣多了。这家饭馆连带住宿,又连着礼品店,规模大,式样新,窗外是树林和火车站的风景,屋里的装修也不错。晚饭吃西餐,蟹肉奶油汤、沙拉、清蒸石斑、烤肉,还有苹果派做甜点。我们边吃边聊,听前辈同事谈各校中文项目的情况,也很有意思。

 

前晚接送车找不到地方,这次主办方特地让他们提早半小时到,按时回到宾馆。一天开会也颇辛劳。周日又是一大早去会场,中午出发去机场,结束两天的会议。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