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闹罢课

7已有 6306 次阅读  2017-04-14 10:32   标签style 

今年三月一日被定为全美大学生“罢课日”,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是在二月中旬教务长主持的每月系主任例会上。有学生领袖来找他,告知那天会有学生罢课,并组织系列活动抗议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在移民政策等方面的“不义”政令。教务长对我们说,根据大学《教授手册》,教授自己做主,决定是否上课:可选择在课堂上讨论这些热点问题,可取消课程,甚至可参加示威。不过,他建议大家照常上课,但允许示威学生那天缺课。参会的宗教系主任是个积极热诚的维权分子,当时还对教务长的温和保守态度略有微辞。

 

会后又过了一周,我教的一门课上有个学生来请假,说要参加示威。这门课我和另一位同事合教,我们商量后,向所有学生宣布:我们认为参加这次罢课和校队运动员外出比赛、学生参加大学支持的会议、生病、家里出事一样,都是合理的请假理由。不过,和其他正当请假的学生一样,缺课者必须另外多做功课作为补偿:在我们的课程论坛上多发表一段简短的读后感。我的想法是人人都该坚守岗位,做最擅长、最有效的事。作为教育机构的成员,我的首要任务自然是教书。不过那位同事觉得要学生补功课似乎太严,因为人家毕竟在罢课。学生本人对此安排倒无异议。

 

二月二十八日那天,校方又转发了示威组织者给教务长发去的海报,说明具体日程安排。主要活动发生在早上十一点到下午四点之间。十一点开始,参加者在学生活动中心内通过演唱、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示抗议。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两点有示威集会与游行。下午两点半到四点,不同人员和部门组织不同的报告会,分别在大学的画廊等处和小镇的咖啡馆举办。报告内容包括:“发现你的激进自我”,由宗教系主任主持;比较当下与七十年代我校反越战的抗议,有社会学教授追忆往事;以及大学多元文化中心主持、对美国社会“愤怒的白人”及“特权阶层”问题的讨论。晚上七点还要在小镇养老院举行“未来维权策略”会议,作为压轴节目。

 

三月一日骤然降温。早晨寒风凛冽,居然还飘起了雪花。我照常上班。教的三门课上,除了那个事先请假的学生,别人都出席了。中午去学生中心开会,离开时看到 学生在外集会。中间一位组织者高举喇叭演讲,周围学生有的举着标语牌,有的跟着喊口号,也有走过驻足围观者。学生中心一面墙上贴了写着“为自由”、“为美国”、“为移民”的五颜六色纸条。下午一点,我从办公室窗口看到三四十人排成三四行走过街头,有人吹喇叭,有人喊口号,队伍前后有大学保安处和小镇警署的警车各一辆开道。这和七十年代本校师生抗议越战,呼吁民权,罢课并占领校长楼多日的气势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全国罢课日就这样过去了,尚不知余韵如何。倒是国内来我校访学的教授惊讶不已。她不光是惊讶罢课,还奇怪既然要罢课为什么还要和校方沟通,提供具体行程安排。我觉得这倒反映了美国人实施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权”的管理。包括教授在内的组织者事先向有关部门报备,一来说明他们并不希望这次活动演变为与校方的对峙,乃至演变为暴力行动。二来,本校参加者响应全国号召,更多出于抗议华盛顿政府的初衷,并非对地方政府有极大不满。当然,这也可能是一个“县官不如现管”的例子,反对千里之外的当权者永远比对抗就在你面前的权威容易。

 

我同情这批热血沸腾,追求正义的年轻人。但这次的抗议除了呼应全国潮流以外,实际效果怎样?特朗普政府会关注吗?学生牺牲上课时间获得的究竟是什么呢?此举的象征意义在我看来远远大于具体成效。不知宗教系那位激进的教授又怎么想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