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客人来访

2已有 2482 次阅读  2019-03-09 12:31

本周四、五邀请母校密西根大学东亚系的B教授来校做个报告。周三晚上有风雪预警,让我担心会影响她周四的航班。不过本地十一点才开始下小雪,也没接到她延误的通知,估计事情无碍。中午去学生餐厅和她会面,果然如期见到。她说航班和来此的车程都没问题。可惜中饭质量不佳,只好凑活,好歹见到了我校研究中国方面的几位老师和一些学中文或者从中国来的留学生。

 

吃完中饭,雪下得越发大了。我们临时决定校园参观取消,让学生带她去教学楼休息室安置,准备下午的讲演。她的报告很有意思,是讨论奶制品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从“乳糖不耐受”的现代科学观念说起,她说到其实中国历史典籍,特别是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显示奶制品的普遍性,古代烹饪书中使用奶酪等的也不少。把亚洲、非洲人一股脑儿归结为“倾向于乳糖不耐受”过于简单粗暴,因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澳洲的牛都不同,产的奶大有区别,某些历史时期中国人使用奶制品非常普遍。还有,现代所谓乳糖不耐受很多情况下可以归因于其他因素,比如食品脂肪含量过高,食品搭配有问题,而且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也远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严重。她还说到以乳制品入药的方子,非常有趣。晚上系里几个同事和B一起吃晚饭,她更坦率地说如今美国人动不动就提到食物过敏,其实大半都是言过其实。

 

周五上午她来我的四年级中文课上和学生交流,进一步谈到她在中国各地探索奶酪以及其他乳制品制作的过程,比如云南的乳扇,以及必须用未经高温消毒的生牛奶制作的奶酪等。中午陪她一起在中餐馆吃中饭,她下午坐飞机回程。B教授的母亲来自广州,父亲则是美国白人,家人现在还在加州。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