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相逢威尼斯

6已有 5214 次阅读  2015-09-02 16:06   标签威尼斯  style 

中国人走遍世界,落地生根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是世界上花钱最大方的外国游客,2013年海外游的消费超过1000亿。华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没人知道今日海外华人的确切数目,只知总数超过六百万。在世界他国惊羡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出国打工?加拿大华裔记者马苏珊(Susanne Ma)的《相逢威尼斯》(Meet Me in Venice)以浙江青田一户人家为纬,以华人几百年来移民欧洲的历史为经,为读者展开了广袤而真切的图卷。

 

马的先生祖上来自青田,她随夫回乡居住期间采访了不少努力出国、已经出国、出国归来的当地百姓。因为偏僻多山,本地资源贫瘠,青田人从17世纪开始就出国寻求财富,有人甚至步行穿越西伯利亚到欧洲。她丈夫的曾祖父就曾坐船到荷兰,靠在街头卖花生糖起家。浙江其他县市如温州也有出国打工的传统。目前海外浙江人分散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在欧洲的尤多。他们出国后寄钱回家,先造屋,再修坟,还想方设法把其他家人接出去。早年欧洲的华人移民多来自广东,聚居于北欧的英国、比利时、荷兰。如今南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唐人街却由浙江移民建造。现在欧洲最大的华人聚居地是法国巴黎。

 

书中重点关注到意大利打工的青田叶家。叶爸爸曾是皮鞋厂工人,希望去意大利工作。签证一再被拒后,他一时兴起,让家庭主妇叶妈妈去申请,没想到她一下就通过,获得签证,含泪出国。他们的女儿叶佩(音译)当时才12岁,一直梦想妈妈会很快接她去河道纵横、风景如画的威尼斯,书名由此而来。

 

可是,书中描写的叶家以及其他华人打工的具体经历却和诗情画意毫不搭边。作者说,中国人最早到意大利成衣业、制造业打工的多,后来欧洲经济衰退,他们又被迫转战农业,在泥土里耙生活。截至2014年,意大利合法的中国移民已超过三十万人,在意大利是仅次于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摩洛哥人的第四大移民群体。海外打工的华人以吃苦耐劳、勤力聪明著称,但他们受到当地人的歧视。意大利媒体常叫嚣“黄祸”,认为华人大都不通意大利文,平时在唐人街聚居,不愿融入主流社会。当地人觉得他们粗鲁无礼、见面不打招呼,不参与社区活动,还时常谣传他们把邻居的宠物猫狗化作盘中餐。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叶佩16岁到意大利,父母都在小镇农庄培植蘑菇,离城市至少一百英里。母亲辗转托付曾在制衣厂一起打工的中国工友,让女儿去她的小镇咖啡馆工作。叶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一半时间双手浸在肥皂液中洗洗涮涮,很快就脱皮、裂口。但中国老板苛刻,让她拖地、洗马桶,却不愿教她怎么调制卡普其诺。意大利人每人每年平均喝六百杯咖啡, 叶佩本来希望学了本事后自己开咖啡馆,至此梦想破灭。她的父母住农庄附近的小屋,整日和其他中国人一起埋头苦干,根本学不到意大利文,融入社会无从说起。更有不少中国人负债托蛇头偷渡到意大利,在著名的“快时尚”血汗工厂非法打工,工作条件难以忍受,还常被老板欺压。

 

出国打工如此辛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作者说,翻身致富的梦想是其一。近年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压力太大,竞争激烈是另一原因。书中的叶佩有个光明的结局。她在蘑菇农场工作,一面和修女学意大利文,通过商业资格考试,最后和男友一起在意大利买了个小咖啡馆,终于自己开业了。但许多移民的子女未必那么幸运。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哪里有更多的经济机会,中国人就会去哪里发展。他们的子女虽是华裔,但在异国出生,跟随父母漂流世界,始终找不到归属感。岁月悠悠,乡关何处?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