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校园枪击案

7已有 3569 次阅读  2016-12-12 17:16   标签style 

本地今年的晚秋暖于往年,十一月一日最高气温还在二十度以上。从我办公室的窗口看出去,阳光明媚,秋叶红艳,松鼠蹦跳。草坪上有学生在休息、闲逛,一切都那么安宁祥和。

 

可是二十五年前,在距离本校车程一小时的爱荷华大学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校园枪击案。1991年十一月一日,中国留学生卢刚因不满教授“严苛”、“偏袒”,二十分钟内枪杀美国教授、副校长、中国同学等五人,重伤一人,最后开枪自杀。爱荷华大学的物理楼附近至今还有纪念这个事件的标志牌。

 

“卢刚案”史无前例,惨烈无比, 但它影响的远不止那些死伤者。该事件不仅给直接关联的遇难者家属与幸存者造成巨大伤痛,而且至今仍在美国校园里投下阴影。今年二月初,爱荷华大学有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持枪照片,并用中文开玩笑地写道:这学期我这么认真学习,如果学校还是让我挂了,就让教授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帖子一出,校方如临大敌,马上报警。他被开除学籍,吊销签证,两天后即遣返归国。

 

本地公共广播电台的二十五周年纪念特辑中,当年的亲历者出场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当时有位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在案发大楼某同事的办公室练习土耳其舞蹈,为“国际日”表演做准备。她们听到枪击和“关门”的警报后,锁门、关灯,和一群孩子屏息躲在角落里:“那天早上还阳光灿烂,下午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她的好友身受重伤,终身瘫痪,直到2008年罹患癌症过世。她四岁的女儿后来立志保卫无辜民众,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她本人一直在各地参与“控制私人持枪”运动。另一位发言人当年在爱荷华大学医院工作。枪击发生后,因现场被警察封锁,受难者的遗孀赶到医院,其中一位痛不欲生,捶打他的胸膛,要求认领丈夫的尸身、捐献器官。

 

“卢刚案”后,美国大、中学的枪杀案层出不穷,打破了校园是个安全“象牙塔”的幻觉。20074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四年级韩裔学生开枪射杀32人、射伤17人,在美国创下单人枪杀人数最高的记录直到2016年才被打破。这一事件成为校园“控枪文化”的转折点。从前因隐私问题,学校不了解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谁都可以买枪、持枪。从那时起,校园加强保安,关注那些看来独来独往、举止异常的人员,了解他们是否拥有枪支,力求采取主动,化解危险。各地还有训练项目,让大家学会怎么应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枪击事件。

 

这些举措并非全无争议。除了潜在的侵犯隐私、引发歧视问题,不少专家也在思考为什么美国的校园枪杀案屡禁不止,越演越烈。和二十五年前相比,现在的社会文化是否更宣扬暴力、缺乏关爱?有人认为是铺天盖地的“动作片”让人对暴力犯罪逐渐变得麻木不仁,但也有人觉得世界各处发生的大屠杀等“反人类罪”被无休止地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直播才是祸首。日本影视剧的暴力情节更多,为什么他们的枪杀犯罪没有增多?专家说,因为那些影视剧也描述了受害者的苦痛,而不是一味宣扬枪手的“英勇”、“光荣”。更重要的是,在日本,私人买枪可不像在美国那么方便。

 

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但身在校园,我衷心希望师生都能平平安安,勿让惨剧重演。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阿谜 2016-12-13 07:51
    “卢刚案”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卢刚和他嫉恨的同学都是顶级学霸人才,而且他当时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照说再多的怨恨也该消除了,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丧心病狂。尤其是死者中的校长还是个40年代在中国生活过,对中国非常友好,促成很多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女士。
  • 颜小火 2016-12-15 08:27
    觉得卢刚当时心理疾病很严重。今天看了一位旅居荷兰的华裔写的文章:她小姑子的女儿是荷兰与意大利混血儿,黑头发,又经历了家变,转学,和荷兰当地儿童不太一样,在学校被霸凌,小孩子才6岁,欺负她的孩子年纪也不大,她看着心痛得要命,后来她的婆婆小姑子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让孩子对小姑娘产生好感,建立小姑娘的自信等等,最后小姑娘愉快的成长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