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先秦古人吃什么?(下)

6已有 1589 次阅读  2021-02-19 11:26

那么先秦人用餐时使用何种食器,有什么礼仪呢?他们在地上铺席设座,登席前要先脱鞋,也不能穿袜。席的制式不一,长短不齐,可坐一人或数人。一般说来,筵和席同义,只是筵更长,是先铺在地上,然后在上面再铺席供人坐用的。所以到了近代,筵席成为酒馔的代称。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小桌,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运送食物的托盘叫“案”,或长方形四足,或圆形三足,可以放在地上,形体不大,也不高,功能像美国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边看电视边吃饭用的TV Tray。梁鸿和孟光“举案齐眉”,用的就是这种食案。较高的案几和桌椅都要到宋代才流行。

 

上古做菜的主要炊具是圆腹三足或长方形四足的鼎。鼎口左右有耳,可以穿抬鼎用的杠子,鼎足中空,鼎下可架柴火烧,东西煮熟后大家就从鼎内取食。“列鼎而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贵族的奢侈生活。这不光因为此举显示主人食物充足,食器丰富,财大气粗。而且,根据当时的规矩,礼祭时天子可列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以鼎的数量划分等级,高下分明。所以,“问鼎天下”可不是家里多买几口锅那么简单,而是挑战天子权威,胸怀不臣之心。

 

煮饭用的炊具叫鬲(音“格”),样子象鼎,有三只空心的短足,下面可以烧火。蒸饭则用(音“掩”),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象鬲,上层象甑(音“增”):一种底部有孔的蒸器,上下两层之间还有带着许多孔的横隔,既便于蒸气上升又可避免生米下漏。

 

古人盛饭、菜不用碗。古代的碗是加了一个柄的小盂,用来舀水的。那时也有形似碗的器皿,不过名称和用途都与今天有别。盛饭用簋(音“鬼”),是长方形或者圆形的器皿,两旁有耳,腹底有足,可以用青铜、陶、木或竹制。还有一种样子象高脚盘的“豆”也是盛食器。瓦制的豆叫“登”,后来照明用的“灯”形状与此相似,不过最初灯烧的是动物脂肪,用植物油点燃照明是后来的事。

 

吃饭时,贵族用叫“匕”的长柄汤匙把肉从鼎中捞出来以后,放在“俎”:两端有足的一块长方形小板上,用刀割食。所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成语来自吃饭而不是做饭的情境中。筷子在古代叫“箸”,先秦人用手送饭入口,只有在夹蔬菜时才会用箸 。汉代开始才普遍使用筷子。

 

上古的尊、觥、壶等都可以用来盛酒。上古喝酒常用的是觚(音“孤”)和觯(音“至”),后者较轻小,故有“扬觯”一说。战国以后还出现了一种椭圆形的杯子,两侧有弧形的耳,后人称为“耳杯”或者“羽觞”。杯可以饮酒,也可以盛羹,所以刘邦会对抓住了刘太公要挟他投降的项羽说:“幸分我一杯羹”。另外,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但作为专名,是指三足的温酒器,下面可以烧火。

 

与先秦吃食上的等级分明同理,贵族可用青铜、金银、或者玉造的精美多样的食器与酒器,平民只能使用陶制的粗陋器皿。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