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智能医护

5已有 7091 次阅读  2022-12-23 16:00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近日推出一款新型医疗软件,可以预估病人寿命长短、何时去世,准确率似乎还超过了一般的人类医生。这种情形下,医生该把结果告诉病人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因为医护人员的缺口很大,智能医护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可是这一趋势在美国也不无争议。首先是有关的计算机程序是否有效最终取决于人类所能提供的数据。如果数据来源不具备多元性,病例没有代表性,程序预判的准确率必然要打折扣。所以设计程序前,就要广撒网,采纳多元视角,听取不同意见,获得可靠数据。其次,某种算法到底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我们也要弄清。比如要预判人的健康状况很难,因为“健康”的标准不一,现有程序其实只是根据过往经验,预计哪些人群会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因此,我们该提高算法规则的透明度,别迷信人工智能的威力。

 

第三,大多数人觉得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医护。这不但因为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渴望人类的关爱,不希望机器成为他们能接触到的唯一护理“人员”。更重要的是,机器并不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医护人员才需要遵从希波克拉底誓言。获得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后,人类医护不光要鉴定真伪、对错,还要对后续如何行动做出决断,承担责任。

 

目前的普遍认知是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但不能取代人类医护。但人机合作具体如何操作,日后如何发展还都是未知数。美国食品药物监管局FDA的现有机制更适合传统的药物试验情境,在管理不断更新换代的人工智能方面未免力有未逮。

分享 举报